外貿(mào)領航
首頁海外營銷 > \\「你的事業(yè)」

\\「你的事業(yè)」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2024-07-17 12:04:05

在江西黎川古城景區(qū),一個穿著“黑僧衣”,戴著“黑僧帽”,脖圍紅紗巾,露著大肚腩,耷拉一對豬耳朵的“豬八戒”正在表演拉糖。過往的游客被“二師兄”的形象吸引,紛紛近前一探究竟。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原來,這位“豬八戒”是黎川灌芯糖制作手藝人李榮光,他扮成“豬八戒”現(xiàn)場演示傳統(tǒng)手工灌芯糖制作工序——拉糖,引來人們紛紛圍觀。李榮光時常帶著灌芯糖,參加各種展會擴大宣傳,把灌芯糖賣到全國各地,帶領父老鄉(xiāng)親致富,這是李榮光這兩年來的甜蜜事業(yè)。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江西黎川制作灌芯糖的歷史有800多年,是當?shù)厝朔浅O矏鄣膫鹘y(tǒng)小吃。近年來,這項傳統(tǒng)老手藝漸漸落寞,但在黎川縣潭溪鄉(xiāng),至今仍保持著家家戶戶制作灌芯糖的傳統(tǒng),并成為一項重要的家庭增收來源。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灌芯糖”顧名思義,是將餡芯,灌入用麥芽發(fā)酵熬成的麥芽糖中,以手工反復拉制成長約1.5寸的小圓條管狀的糖果。它皮薄松脆,味甜香濃,入口消融,是黎川縣的一項地方特色糖果。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在傳統(tǒng)老手藝產(chǎn)品受追捧的今天,黎川灌芯糖2016年還被評為中國金牌旅游小吃,若能把灌芯糖制作作為一項事業(yè)來發(fā)展,一定能成功。常年在上海打拼的李榮光,敏銳地意識到其中的商機。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2017年,他放棄上海的事業(yè),回到家鄉(xiāng)與村民成立合作社專門制作并銷售灌芯糖,同時在黎川古城景區(qū)租下店鋪,開起了一家集體驗和銷售為一體的潭溪灌芯糖店。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熬糖、拉糖、炒餡、做斗、灌芯、拉斗、剪糖,手工制作灌芯糖的工序繁雜,拉糖是做灌芯糖關(guān)鍵的一步,即是將熬好的生糖舀在一個木鉤上,用兩根木棒上下翻攪。經(jīng)過多次摔打,顏色漸變。直到麥芽糖由焦糖色變成乳白色即可。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李榮光介紹,從給小麥催芽到裝糖保鮮來不得一點馬虎,尤其是熬糖非常關(guān)鍵,時間和溫度都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顧此失彼,整個過程費時費力。圖為李榮光正在炒餡,將炒熟的芝麻磨成粉末,加入麥芽糖水攪拌均勻。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18攝氏度是制作灌芯糖最合適的溫度,圖為李榮光正在用溫度計查看室內(nèi)溫度。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室內(nèi)溫度合適便可以開始做斗,圖為李榮光正在將麥芽糖做成斗狀。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李榮光虛心向當?shù)刂铺抢蠋煾祵W習技術(shù),并要求店里每個工作人員制糖技術(shù)都要過硬,這樣才能保證糖的品質(zhì)。圖為李榮光正在將麥芽糖做成斗狀。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做斗的最好效果是“口小肚大”,才能灌入更多糖。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圖為李榮光和店里師傅一起“灌糖”。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灌完糖便可以將口子收緊。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從斗口處以手工拉制成長約1.5寸的小圓條管狀。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用剪刀剪斷后即可食用,待冷卻后,灌芯糖入口更加香脆。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為了保持新鮮,放一層糖,撒一層熟面粉,以保持干燥無水分。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在制作中,無論小麥、糯米還是芝麻、大豆,李榮光都選擇最好的原材料。糖的品質(zhì)得到保證,但如何銷售是李榮光面臨的又一個難題。“酒香還怕巷子深”,優(yōu)異的品質(zhì)也要消費者知道并接受才行,李榮光把眼光瞄向了全國。每逢節(jié)假日游客較多,他扮成“豬八戒”在黎川古城景區(qū)表演拉糖,邀請游客現(xiàn)場品嘗灌芯糖,并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打響了黎川灌芯糖的品牌。李榮光希望,能把這項甜蜜事業(yè)發(fā)揚出去,讓這項老手藝被更多人所熟知。圖為李榮光正在品嘗剛剛制作的灌芯糖。新華網(wǎng) 楊益民 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quán)行為,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mào)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