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展會信息 > 智能音響「bop2音響使用說明」

智能音響「bop2音響使用說明」

來源:互聯網 2024-07-19 09:04:04

隨著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音樂成為了很多人放松自己的方式,那么一款好的智能音響不光音質要好,而且只能的操作方式也能為我們省去不少麻煩。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評測就是咚咚智能音響,這款音響首次將專業音響與人*體感應,語音互動,與手機APP相結合,讓音響能夠脫離手機獨立工作,還能與人交流,實現語音點歌或是智能推薦應景的音樂曲目。那么咚咚智能音響到底怎么樣,讓我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外觀:

咚咚智能音響的包裝十分簡潔,牛皮紙一眼看上去低調簡約,正中是咚咚音響的品牌LOGO,背面則是二維碼,掃面即可安裝控制APP。拿在手中感覺音響很有分量,此次我拿到的是黑色版。

打開包裝,咚咚智能音響映入眼簾,310mm*126mm*98mm的尺寸先得是那么穩重,黑色版低調奢華,并擁有蝕紋質感,外觀上很討喜專業音響范十足。配件方面只有一個適配器和說明書,電源適配器的的電壓為18V 1.5A的功率,線長有一米左右,采用了兩腳插,可以直接插到我們家庭的插座上,直接給音響供電。

咚咚智能音響整體可謂是用料十足,正面采用金屬碳鋼噴砂工藝,極富張力的天際弧曲線,看起來非常精致且富有科技感。前面絲網堅固度可觀,手指用力壓下去,都不會看到任何的改變,隱約還可以看到喇叭形狀。

咚咚音響采用兩支15W全頻段三英寸鋁盤喇叭單元,專業級音頻電路,確保給用戶帶來高保真的音樂享受。正面下面為”dongdong“凸起的LOGO,總體開說聽音樂感覺無論是高音中音低音感覺都非常平衡。

咚咚智能音響頂面設計有多顆隱藏式觸控按鍵和3顆社交按鍵,三個大的黑色按鈕鍵程短,按壓感和回彈感不會很明顯。其中左側的為紅心鍵,短按收藏當前歌曲,長按可以播放紅心歌單。中間的三角形的為暫停/播放鍵,最右側的為下一曲鍵。

十顆隱藏式觸控按鍵,從左到右依次為電源、語音交互、1-6個頻道,可以在客戶端添加自己喜歡的頻道。剩下就是音響聲音控制了,而“語音交互”只需按一下,說出想聽的歌曲。中間是一個狀態指示燈,具有白色和橙色兩種顏色,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狀態。

背面有電源接口, RESET按鈕,USB插口和3.5音頻轉接口,方便用戶直接連接U盤實現本地播放,幾乎兼容所有的有線連接和無線連接模式。AUX IN可接3.5mm音頻線,把無線音響變為有線音響。RESET按鈕并不是常見的小針孔設計,該按鈕短按切換工作/配置模式,長按則恢復出廠。

音響底部用料也很足,底部墊高面板有四枚橡膠墊用于防滑。雙路專利后置導音孔也是這款音響的特色之一,用于排出箱內的氣流,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播放時的聲音質量,保持了信號和音質傳輸的完美結合,享受HIFI帶來的震撼聽覺。

使用體驗:

咚咚智能音響使用十分方便,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即可下載手機APP,首次使用需要注冊賬號,進入主界面之后,按步驟操作就可以綁定咚咚智能音響了,進行連接的時候一定要聯網操作。

進入手機客戶端,APP下方“一鍵快播”選項卡主要用于對6個節目單、 “一鍵收藏”按鈕收藏的歌曲、本地歌曲等進行管理與播放。點擊頻道數字可以進入頻道里面的歌曲查看選擇,可以選擇單曲播放,也可以選擇整個專輯的播放。

紅心歌曲,對應機身頂部的紅心鍵,可以把自己特別喜歡的歌曲放在這里面,不打開手機app的情況下,一鍵播放。紅心歌曲的收藏可以在手機App進行,也可以在機身頂部進行,發現好聽的歌曲,長按紅心鍵即可收藏。

咚咚提醒算是咚咚智能音響的特色之一,分為天氣提醒、出門提醒、歡迎回家、下午茶等四個語音交互板塊。能夠讓用戶自己設置特定時間段、特定時間點播放特定內容。比如開啟“歡迎回家”模式,可以設定時間段,當你回家打開門的時候,就會自動語音歡迎話語,以及背景音樂的播放。

更多里可以進行對咚咚智能音響一些設置,查看發布的歌單,甚至對咚咚的一些設置,也可以在這里恢復出廠設置,通過“EQ音效”可以添加咚咚音響高音和低音部分,根據自己喜好來調節音效。

咚咚智能音響在音質方面可謂拼盡全力,為達到發燒級效果,音響使用了金屬鋁盆揚聲器單元,50W的雙路數字D類功放單元,雙路專利后置導音孔的平滑設計,三頻十分均衡,聲音的保真度很高。

總結:

咚咚智能音響功能豐富,操作簡單用戶體驗非常不錯,完全能夠滿足我們日常的需要。不僅外觀時尚大方,在音質上也出類拔萃,聲音高、中、低頻表現均衡,尤其是高音諧音豐富,清澈纖細而不刺耳,中音明亮突出,豐滿充實而不生硬,低音醇厚而無轟頭感。如果你是一個喜歡音樂的人,咚咚智能音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