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海外營銷 > 鄭爽二手店鋪在哪個平臺「類似閑魚的平臺」

鄭爽二手店鋪在哪個平臺「類似閑魚的平臺」

來源:互聯網 2024-07-21 14:04:03

近段時間,鄭爽事件持續上熱搜,風清不奇怪。

奇怪的是,她將閑魚也送上了熱搜。

閑魚,鄭爽的二手準備?

這事還得從1月18日下午,鄭爽的前男友張恒發博說起,內容我就不去梳理了,已經上了全網熱搜。

無巧不成書,就在當天鄭爽還去閑魚打理店鋪。于是有了#鄭爽在張恒發文四小時后去逛了閑魚#的相關話題。

閑魚就順理成章地上熱搜了,有網友戲言,“也就是不讓買賣人口,不然鄭爽能把孩子掛閑魚上賣。”

接著鄭爽的閑魚店被網友扒得體無完膚,以前的各種叫好,直接變為被踩。

本以為經營閑魚是為公益,現在卻變成了生意,真是墻倒眾人推啊。

起于娛樂圈,就從娛樂圈扒起。去年有人發現鄭爽在自己的閑魚號上出售綜藝節目中的擺件和道具,網友直指這是一種不道德的圈錢行為。

對此,鄭爽做了澄清。節目組道具太多,出于節儉的目的才做出了這樣的行為,并且征得了導演的同意。

細微之處見精神,由此可見鄭爽玩“閑魚”,那是認真的,連一個小小的道具都不舍得放過。

既然是“真愛”,那她在閑魚上干的事肯定不會少。

有網友扒出,她曾將一條價值9000元的項鏈掛閑魚上,賣4000元,強調這是國外專柜貨,但粉絲發現同款的項鏈在日本原價才4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00元),莫不是鄭爽將貨幣單位搞錯了?

粗心不要緊,但把粉絲當傻子可就不行了。

她曾在閑魚上放了一款二手手機,叫價7999元,但這款手機在某平臺,7599就可拼一個。

二手機比新機賣得還貴,也只有鄭爽才能做到。

不扒不知道,一扒嚇一跳。比如媽媽送的四件套嫁妝,3200元;朋友送的耳環,52;用過的化妝品108;二手被套床單1800……

不只如此,她還在咸魚上賣父親自創的面膜品牌大殼。魔幻的是,她說是低價清庫存,但售價卻是淘寶的正價。

真沒想到,鄭爽還真的把閑魚當成了一門生意。

有人說,還好鄭爽做了二手準備,現在可以正大光明地在閑魚賣貨,“閑魚”翻身。

閑魚到底是怎么樣的一門生意?

從鄭爽在閑魚的經歷可以看出,閑魚到底是怎么樣的一門生意?

閑魚,廣義地說,就是讓你閑置的東西游起來;狹義地說,二手商品交易平臺。

鄭爽無論是售賣節目組道具,還是個人使用過的物品,都是二手交易。但其后售賣面膜,卻是以二手的名義售賣正價商品,這恰恰是閑魚想試水的地方。

難道閑魚想做第二個淘寶?有這個心但不一定有這個膽,但想想又不犯法。

如果想做這門生意,必須要有更多的人群涌入,擴大閑魚的音量。為了引流,閑魚廣邀知名明星入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鄭爽,恰好鄭爽對閑魚也很上心,真的也賣,“假”的也賣。

大量明星入駐,閑魚利用明星粉絲效應一波又一波地拉新出圈,除了獲取流量之王,還讓明星為平臺做信用背書,以此來拉攏消費者,閑魚成為最大的贏家。

但明星也是一把雙刃劍,比如那些打著公益旗號只為利己的人,再比如“翻車”的鄭爽,都會給平臺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還有沈夢辰的“原味梗”,大家還有印象吧?

雖然有風險,但對閑魚而言,仍然是收益大于風險。

畢竟閑魚可以不在乎盈利,但一定不能忽視拉新。一方面是資本運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群體差異化的需要。

閑魚已經不再滿足于成為C2C的二手交易平臺,閑魚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于是,Z世代的眾多玩家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帶到了閑魚,從而影響了閑魚的生活方式。

這些不同群類的愛好者紛紛涌入,開啟了潮玩、三坑、二手奢侈品的火爆交易,豐富了閑魚的收割場景。

這才是閑魚玩家真正的生財之道,靠自己的那幾件二手貨怎么可能賺錢養家糊口,更別說“閑魚”翻身了。

所以回到前面的問題,鄭爽想靠“閑魚”養活自己,也不是不行,但必須改變打法。

此前,鄭爽的“閑魚”打法,是建立在明星粉絲效應的基礎上,但現在,鄭爽不是明星了,未來或許也不是。

閑魚,新的收割方式

時至今日,閑魚的發展已經呈現多元化,收割韭菜的方式也有所變化,如果能掌握一下兩點,賺錢也不難。

首先,通過“熱炒”進行收割。

近年以來,盲盒經濟呈井噴式的發展,許多盲盒玩家轉到閑魚上。以閑魚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閑魚盲盒交易額超16億,有44萬盲盒玩家在此交易。

以泡泡瑪特為例,其隱藏款抽中概率約為 1/144,供需失衡帶來超高溢價,其中原價59元“潘神圣誕款”在一度被炒到 2350元,價格攀升39倍。

除了炒盲盒,炒鞋也是閑魚的一大特色,聯名款、限量款潮鞋也被炒得如火如荼。

看來,閑魚的初心已經從二手電商逐漸向套現經濟看齊。

其次,利用信息差進行收割。

二手電商的初心就是讓閑置的物品流動起來,這本質上不是一門賺錢的買賣。

但平臺不是慈善家,最終是要盈利的。

平臺要賺錢,但必須得有人能在上面賺錢。就像馬云當年說的,你得幫客戶賺錢,你從客戶賺的10塊錢中拿出一塊錢。

閑魚幫賣家賺錢的本質也是通過信息差賺錢,此時的交易已經脫離了“二手”的范疇。

賣家從一個價格低的平臺(比如拼多多、京東工業品、1688)等渠道進貨,再以高價出售,賺取差價。

這一招用在二手奢侈品領域簡直是屢試不爽,將高仿、A貨包裝成二手貨,以正品價的1折甚至更低,往往能收割韭菜割到手軟。

有人說,上面的那些亂象嚴重擾亂了二手交易市場,讓二手電商由需求功能變成了投機邏輯。

水至清則無魚,平臺只是一個工具,最終要看使用工具的人和平臺的初心。

如果平臺就是沖著賺錢去的呢?難道不是“炒炒”更健康?

做閑魚和做明星道理是一樣!

作者:風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