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行業資訊 > 直播帶貨出了問題「直播帶貨靠譜嗎」

直播帶貨出了問題「直播帶貨靠譜嗎」

來源:互聯網 2024-07-24 16:04:03

來源:羊城晚報

一分鐘賣出幾萬件商品,一次直播銷售額上千萬元……今年,直播帶貨仿佛一下子成為眾多網商們發家致富的捷徑,把自家的商品往網紅們的直播間里一掛,就能坐擁不計其數的訂單,令人眼饞。金華的唐先生也看中了這種模式,與杭州的仕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一年不低于20場的直播帶貨協議。結果是,三場直播一場比一場慘淡,訂單更是一單都沒成交。(12月9日《錢江晚報》)

三場直播一單沒成交,甚至“就連最火爆的雙十一期間,直播也沒給我帶來一單生意”,商人唐先生不干了,要求與仕佳公司解約,但“上船易下船難”,截至記者采訪完,解約仍沒成功。而實際上,這也是交易風險的顯現,跟直播公司做生意,也是有風險的。

唐先生似乎是對直播業務的風險估計不足,否則,應該在協議中加上“帶貨不成功立馬解約退款”的條款。而從報道的情況看,唐先生之所以也來湊直播帶貨這個熱鬧,是因為,網上傳說的“一分鐘賣出幾萬件商品,一次直播銷售額上千萬”的場景令他心動不已。估計,這種場景也不是沒有,而唐先生恐怕錯就錯在,把某些極致的例子當成了一般情形。

實際上,被渲染為新型銷售模式的直播帶貨,不過是廣告宣傳的形式變了,代言人由其他媒介轉入網絡直播間,可以直接和粉絲消費者互動;而其他要素比如商品質量、價格對消費行為的影響,終究不會變得太多,或說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如果你的商品不行,主播再能忽悠,粉絲也不會買賬。

純粹出于支持主播而掏腰包的粉絲當然是有的,但一者,這種“純情”的粉絲數量不會太多,二者,絕不是所有的主播都有這樣的魅力。現在,想成為網絡主播,門檻低到了可以沒有門檻,這種情況下,還有人相信“直播帶貨一帶就靈”,最后“一單都沒成交”,其中的教訓也是一種收益。

回到此事,唐先生所以選中這家直播服務公司,是因為相信了其宣稱的“安排的帶貨主播在相應的直播平臺上都有至少10萬的粉絲,每場直播,觀看人數也能有個兩三萬”。粉絲多,意味著成交的幾率更大,可就怕,有些“巨額粉絲”是買來的“僵粉”,只有數字而沒有人氣。近來不斷有媒體和網友揭露直播帶貨市場上的造假現象,說直播帶貨坑太多,八成帶貨主播不靠譜,其中很大一個“假”,就是粉絲數量造假。

當然,并不能因為有些帶貨主播不靠譜、某些商品連著幾場直播一單都沒成交,就完全否認直播帶貨這種新型銷售模式,只是想提醒:商家借用直播帶貨銷售產品,應抱有理性預期,一不可相信“直播帶貨一帶就靈”,二不可輕信直播服務平臺的某些宣傳,不可輕信“粉絲就是生產力”。商品的魅力,說到底要靠商品本身的質地,靠滿足市場需求、符合特定消費群體的需求取勝,而直播不過是將商家與消費者的距離縮短了。(馬滌明)

責任編輯: 徐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