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漢書經籍志「東漢經學是什么」
作者:顧永新(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
皮錫瑞《經學歷史》將西漢元、成帝以降直至東漢劃為經學極盛時代。清人倡明“漢學”實為東漢古文經學,確與西漢今文經學不同。雖然東漢立于學官者仍為今文經學,但古文經學勃興,經過從西漢后期到東漢的反復博弈,至三國之際古文經學已經無可動搖地占據了主導地位。下面,我們以問題為綱,簡要介紹一下東漢經學。
博士制度與熹平、正始石經
經學的真正發展是從漢武帝開始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置立五經博士,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并且成為此后傳統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統治思想。王莽、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崩壞。及光武中興,雅好經術,四方學士如范升、陳元、鄭興、杜林、衛宏等云會京師,于是立五經博士:《易》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禮》大、小戴,《春秋》嚴、顏(《后漢書·儒林列傳序》),這就是今文十四博士。嗣后又立《春秋左氏傳》《穀梁》博士,未幾而罷。自是訖漢末,無所增損。光和三年(180),靈帝“詔公卿舉能通《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議郎”(《后漢書·孝靈帝紀》)。這應該是針對已立于學官的五經博士而言,比如有官無人者,所立并非古文經博士。換言之,“漢世所立十四博士,皆今文學也。古文諸經,終漢之世未得立于學官”。
漢末未遑庠序之事,博士失其官守,“今文學日微,而民間古文之學乃日興月盛”。至曹魏黃初之際,復立太學博士,所立諸經,“已非漢代之今文學,而為賈(逵)、馬(融)、鄭(玄)、王(肅)之古文學矣”,于是古文經始立于學官,“而漢家四百年學官,今文之統已為古文家取而代之矣”。王國維先生推定魏十九博士分別是《易》鄭氏、王氏,《書》賈、馬、鄭、王氏,《詩》及《三禮》鄭氏、王氏,《春秋左傳》服氏、王氏,《公羊》顏氏、何氏,《穀梁》尹氏。其中除《禮記》《公》《穀》三家為今學,余皆古學。由是知西漢今文學皆廢于此數十年間,“學術變遷之在上者,莫劇于三國之際,而自來無能質言之者,此可異也”。蜀漢與吳亦置博士,雖員數無考,而風尚略同。(以上《漢魏博士考》)
與經學的巨變相適應,漢末和曹魏分別有石經刊立。熹平石經雕鐫的緣起是經學章句漸疏,經書輾轉傳寫,文字多有舛誤,亟須官方的統一標準文本。首倡者為宦者李巡,蔡邕董其事,校定經書文字,躬自書丹。其事始于熹平四年(175),訖于光和六年(183)。這是儒家經典的第一次刻石,于蘭臺漆書之外有了公開、標準的經書文本,影響深遠。據馬衡先生考證,所立七經分別是《易》主京氏,《書》主歐陽氏,《詩》為《魯詩》,《儀禮》為大戴傳本,《春秋》經為《公羊》家傳本,《公羊傳》為嚴氏本,《論語》為《魯論》,均為今文經,字體是一體(字)即隸書。(以上《漢石經概述》)
魏正始中,古文諸經已盡立于學官。因為“當時學官所立者既為古學,而太學舊立石經,猶是漢代今文之學,故刊古文經傳以補之”(王國維《魏石經考》)。所立皆為古文經,經目是《(古文)尚書》《春秋》經及《左傳》部分(王先生說;馬衡先生《魏石經概述》以為《左傳》系試刻),字體是三體(字)即古文、篆書、隸書。漢魏石經刊立后一直作為歷代朝廷正定經書文本的圭臬,至隋唐秘府猶有拓本存藏,唐代秘書省“正定文字”和國子監書學博士的專業都有石經。因為漢、魏石經雕鐫時間接近,又分別放置在太學講堂東西兩側,加之后世幾次遷移也是一起進行的,所以六朝以降多有不辨漢、魏和一體、三體,而將二者混同者。
今、古文經學與白虎觀會議
今、古文經學之爭,是經學史上最重大的問題之一。今、古文之所由分,其先由于書寫文字之異,后來演變成經學派別乃至政治斗爭。今、古文經學的主要爭端體現在《書》之今、古文,《詩》之今文魯、齊、韓三家與古文《毛詩》,《春秋》之今文《公》《穀》二傳與古文《左傳》,《禮》之今文十七篇與《逸禮》及百三十一篇《記》,以及《孝經》今、古文,《論語》之今文《魯論》《齊論》與古文《古論》。
西漢平帝時,王莽執政,好古文,又素重劉歆,古文經《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及《樂經》一度立于學官。此外,“歆以《周官》十六篇為《周禮》,王莽時,歆奏以為禮經,置博士”(《漢紀·孝成皇帝紀二》)。自此古文經影響逐漸擴大并流行開來。
東漢嗣興,雖然立于學官者皆為今文經,不過諸儒治古文經者漸多,而爭論亦日漸激烈。光武即位之初,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建武四年(28)正月云臺集會討論。博士范升反對,指斥“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后漢書》本傳)。陳元主張置立,二人反復論戰,終立《左氏》學,不過諸儒反對的聲音依然很盛(《后漢書》陳元本傳),最后還是隨著司隸從事李封的去世而廢止。足見此時今學、古學的博弈異常激烈,即便古文經短期內得到朝廷認可,終究還是無法成為官學,畢竟今學仍然占據著主導和統治地位。
章帝好古學,“降意儒術,特好《古文尚書》《左氏傳》”,詔治古學的賈逵入講白虎觀、云臺,善其說。(《后漢書》賈逵本傳)李育出身今學,但又涉獵古學,以為陳元、范升“多引圖讖,不據理體”。后拜博士,“最為通儒”。何休“精研六經,世儒無及者”,作《春秋公羊解詁》。(以上《后漢書·儒林列傳下》)又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乃作《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何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漢書》鄭玄本傳)由是古學遂明。不過鄭玄不主一家,許慎撰《五經異義》,多從古文說,鄭玄復作《駁五經異義》以難之。
由于今學、古學分野既明,爭議時起,建初四年十一月,章帝詔與諸儒論五經于白虎觀,一時名儒如丁鴻、樓望、成封、桓郁、班固、賈逵、李育等,既有今學名儒,也有古學巨擘。會議的主題是“講議五經同異,使五官中郎將魏應承制問,侍中淳于恭奏,帝親稱制臨決,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議奏》”(李賢注:“今《白虎通》。”)。八年十二月降詔“其令群儒選高才生,受學《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以扶微學,廣異義焉”。(以上《后漢書·肅宗孝章帝紀》)知其針對今學的弊端,而思有以匡正,雖未立學官,但扶持、獎進古學,已現端倪。
總之,從西漢哀帝至東漢桓、靈帝,今、古學數次辯難,除《春秋左氏傳》等古文經一度立于學官外,古文經終漢之世未立學官,今學始終占據正統地位。雖然所立學官如是,但民間已多趨向于古學,所以東漢著名學者如鄭興、眾父子,賈逵、服虔、許慎、馬融、鄭玄等都是古文家,不過大多兼治今、古學;李育、何休專以今學名家,但也涉獵古學;至鄭玄,則集今、古學之大成。
讖緯與鄭玄以緯解經
讖是假托神靈的預言,以讖解經而為緯。讖緯是漢代儒學宗教化的產物,比附經傳,依托孔子。(鐘肇鵬《讖緯論略》)讖緯起源于西漢后期哀、平之際。新莽以降,讖緯廣泛流行。光武應圖讖興,更加崇信讖緯,中元元年(56)“宣布圖讖于天下”(《后漢書·光武帝紀下》),運用政治和法律手段維護讖緯之學的權威性。其后“顯宗、肅宗因祖述焉。自中興之后,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妖言”(《后漢書》張衡本傳),顯宗“又詔東平王蒼,正五經章句,皆命從讖”,于是研習讖緯形成風氣。七緯為內學,五經為外學,五經之義,皆以讖決。南朝以降,讖緯之學浸微,直至隋煬帝禁毀“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以上《隋書·經籍志一》),自是日漸消亡。
緯書中的經說皆取自今文經學,如《易》緯推繹孟、京氏,《詩》緯為《齊詩》說,《春秋》緯為《公羊》說,其中以《公羊》學對讖緯的影響最大(七緯之中《春秋》緯最多)。“今學經師幾乎無勿言圖讖者。圖讖之于后漢,抑猶陰陽災變之于先漢也”(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兩漢博士家法考》)。反對讖緯最力者為桓譚和張衡。后至鄭玄“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齊”,遍注群經,兼通今古,集漢學之大成,“自是學者略知所歸”(《后漢書》本傳),昭示著今、古學之爭的終結,形成了經學史上的“小統一時代”(《經學歷史·經學中衰時代》)。鄭玄的偉大,“是把經學成為學問的獨立”(本田成之《經學史論》第四章),已不僅僅是“利祿之道”。其學術特色之一即引緯以解經,且引經以注緯。
皮錫瑞認為東漢經學盛于西漢,具體表現有二:“一則前漢多專一經,罕能兼通”,“一則前漢篤守遺經,罕有撰述,章句略備,文采未彰”,而后漢學者多兼通群經,并且著述宏富。此外,“前漢重師法,后漢重家法”,“師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經學歷史·經學極盛時代》)。就其學術特色之別,“前漢今文說,專明大義微言;后漢雜古文,多詳章句訓詁”(《經學歷史·經學昌明時代》)。在今天看來,以古學為重心的東漢經學的學術成就遠遠高于西漢,對后世的影響也更加深遠。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6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文章
- 元旦適合送什么禮物「元旦晚會買什么」
- 信息流廣告是什么意思呀「短視頻信息流廣告是什么意思」
- 外貿電商如何讓客戶關注你的產品信息「跨境電商營銷方法」
- 信息流干嘛的「信息流為什么重要」
- 第一主播薇婭的上位史「淘寶第一主播薇婭」
- 信息流廣告是什么意思「手機信息流廣告」
- 薇婭收入超過上市公司「薇婭最高銷售額」
- 信息流廣告「廣告協會選擇傳播易」
- 什么是信息流其推廣策略,指標體系包括「推廣」
- 以薇婭為例談談電商直播的發展趨勢「未來電商之路」
- 薇婭的流量去哪兒了「去哪里看薇婭直播」
- 信息流廣告什么意思啊「信息流廣告專業術語」
- 互聯網信息流廣告行業前景「信息流廣告屬于哪個行業」
- 薇婭偷稅漏稅是真的嗎「薇婭回應年賺50億」
- 深圳2019年進出口總額「外資企業出口占比」
- 集裝箱貨物運輸使用什么貿易術語「各種集裝箱英文字母」
- 精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嗜睡易疲勞「失眠乏力,記憶力不好,沒精神」
- 拼多多董事長陳磊:數字農業最解\\「拼多多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