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海外營銷 > 國美與拼多多合作存在的問題「拼多多國美靠譜嗎」

國美與拼多多合作存在的問題「拼多多國美靠譜嗎」

來源:互聯網 2024-07-15 18:04:02

成功的投資都是相似的,失敗的投資各有各的不幸。

2020年4月19日,拼多多宣布戰略投資國美零售,以1.215港元/股的單價認購了國美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債,票面年利率為5%,為期三年。

作為一家常年虧損的企業,拼多多的對外投資動作遠不及同等市值的互聯網巨頭那樣激進,這筆戰略“借債”,已經算得上是其投資版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等在買賣雙方前面的,是一場結結實實的過山車。

2020年6月24日,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假釋出獄。次年2月,黃光裕正式刑滿后發布公開信,宣布將力爭用未來18個月,使企業恢復原有市場地位。

對傳奇故事的腦補想象,對市場情緒的共識預期,裹挾著意味不明的投機者,國美二級市場的股價很快就沖到了2.55元。

幾乎在同一時刻(2月26日),拼多多的股價也沖到了歷史最高點212美元,距離投資國美時刻的自身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了400%。

隨后的半年里,資本市場發生了太多的大事。

反壟斷重拳,互聯網失寵,教培股團滅,中概股疑云......

有些是情緒的過度震蕩,有些是外部環境的短期影響。

但有些事情發生了永久性的改變。

比如新一輪的投資邏輯,比如對渠道型企業的估值認知,一切都回不去了。

截至發稿,雙方的股價又回到了最初的樣子。

拼多多回落至77.29美元,第二季度遭高瓴大幅減持,市值蒸發超1600億美元。

國美則一路陰跌至0.75港元,重回仙股。

01 努力自救

“寧愿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

今年的“618”大促之際,國美在鵬潤大廈19樓辦公區中拉出了這樣一條橫幅口號,狼性精神,溢于言表。

但最終的結果卻未必同樣令人興奮。

6月22日,國美發布了一份最為低調的618戰報。

內容只闡述了“真快樂”全網日均活躍用戶的增長情況,在從0起步的基礎階段,“同比增長”的數據其實意義并不大。

與“公開”了什么數據相比,更讓外界在意的是“沒有公開”的那些內容。

2021年的此次戰報中,是自國美官方下場618大促以來,第一次沒有公布商品交易總額(GMV)或者任何與銷售額相關信息。

概覽黃光裕出獄后的幾大舉措,線上流量入口“真快樂”App一定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

財報披露,2021年一季度,“真快樂”GMV同比增長近4倍,App月活用戶規模達4000萬。

按照這一數據規模,真快樂可以說是已經超過了天貓、閑魚、蘇寧,進入中國市場線上APP前五。

但第三方數據平臺給出的答案卻與這一規模相去甚遠。

網經社數據顯示,國美在線APP端2020年6月,月度活躍用戶數為7.32萬;艾瑞咨詢則顯示,國美在去年6月,月度獨立設備量為81萬臺。

客觀來看,回歸后的黃光裕確實是做了許多工作。

在業務上,黃光?;貧w后分別打造了“真快樂”和“折上折”兩個線上引流渠道,同時以安迅物流為基礎,展開了自建物流的探索;

增量領域的開拓方面,黃光裕延續了此前國美的“家·生活”戰略,高調推出了“打扮家App”,試圖以家電為基點,進軍整合家庭裝修市場;

內部組織方面,黃光裕也在回歸初期就展開了八位子公司的高管輪換任免。同期,由黃光裕妹妹黃燕虹主導的稽查部門,也展開了更加熱烈的內部反腐行動。

但拋開情感色彩,單純提煉業務本身:

搭建電商平臺,物流體系;

人事任免,反腐。

除了家裝平臺的增量探尋之外,國美眼下的狀況可以被總結為兩點:

補課。補十年前乃至十五年前的業務課,在電商,物流等巨頭云集,且格局已定的傳統領域里,尋求立錐之地;

內政改革。團隊業務老人較多、江湖文化較重。一個利益糾葛,派系林立的僵化組織,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的百足之蟲,試圖給自己的胸口來一個療程的電擊。

02 來自時代的降維打擊

有阿里與蘇寧的戰略合作在前,“拼多多 國美”這樣的組合看上去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前者借由后者的品類優勢,可以迅速補強自身在家電領域的品類短板。

同時依靠著國美的線下資源,可以在大件物流配送,線下運營網絡,家電后服務商等領域補齊自身的服務。

而后者除了所謂的“流量加持”和“數據賦能”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現金注資。

問題是,對國美而言,其當下所面臨的一切挑戰,都不是“盟友”、“現金流”、“業務增長”等傳統范疇所能解決應對的。

某種程度上,國美所面臨的挑戰,跟波導手機,人人網,迅雷等企業在其生涯末期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模一樣的。

即:一個上個時代的成功企業,被時間裹挾到新紀元后,試圖自救的慘烈腳本。

宏觀來看,國民經濟有四大環節,分別是“生產、分配、流通、消費”。

中國經濟由五六十年代的軍工重工業為主,到八九十年代的輕工業為主,都很難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出多大的溢價。

在這樣的背景下,代表著經濟中間環節的“分配”和“流通”成為了主要的經濟發展動能,對應到商業世界中,便是以互聯網電商平臺為代表的中間渠道商。

事實上,如果沒有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這一角色很有可能會被傳統的線下中間渠道商“蘇寧”、“國美”來扮演。

但歷史沒有如果。

在科技互聯網的步步緊逼之下,許多傳統商超如蘇寧、國美、大潤發乃至永輝超市等都度過了非常艱苦的十年,但很不幸的是,未來十年恐怕會更加艱苦。

這其中的緣由有兩個。

首先,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轉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將帶來上游企業話語權的持續擴大。

隨著品牌引力,產品實力在購買決策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對應的渠道商的商業價值和話語權也將不斷縮小。

事實上在手機市場中我們已經初步看到了這一現象。無論是華為還是OPPO、vivo,其線下渠道都更多地采用了自營和加盟商的模式,在他們的銷售體系中,蘇寧、國美也只是一個占比非常小的第三方渠道。

另外,在小家電領域,小米之家的鋪設和擴張,也已經讓人們清晰看到了,當上游品牌商拿到一定話語權后的脈絡走向。

其次,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也將持續作用于零售領域,并越來越多的占據到主導地位。

眼下對國美而言,它的邏輯依然是“不就是做個網站么?我也可以做一個?!?/p>

這種思路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了張近東(蘇寧創始人)們的腦子里,在那段時間里,我們常??梢钥吹骄€下商超巨頭加碼線上業務的舉措。

比如知名度較高的蘇寧云商,以及大潤發的飛牛網,步步高推出的步步高商城,北國商城推出的“如意購物網”等。

但電商的燒錢打法和互聯網戰場上的全新邏輯,均使得這些老兵們一個個敗下陣來。

沒有大幅燒錢,高舉高打,最終“錯過”這場戰爭,對國美來說或許也是一種幸運。

如果說十年前的邏輯,還是僅僅局限在“電商平臺”這一戰場中,大家站在同樣的歷史起點,上來搶奪“電商平臺”這一賽道的果實。

那么,當下的零售行業的主導邏輯,則已然發生了巨大改變。

如今,隨著互聯網市場滲透率不斷向天花板逼近,平臺收流量稅的商業模式會越來越難以為繼。

當大家都是淺連接賺信息接通費用的模式時,那么“價格戰”必定是最終走向,其結果,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補貼不斷”、“流量獲取費用”的不斷抬升。

事實上,拼多多就是在這一領域中持續發力,并成功贏得聲量的典型案例。

但隨著科技屬性的加強,這種“淺連接”模式,一定會讓位于供應鏈賦能效率。

如果平臺把抽成費率提高到5%,那么商家一定會選擇逃離平臺。但如果平臺可以通過賦能的方式提升商家的銷售效率,比如生鮮,平臺把耗損率從40%降到20%,那么即使商家被抽走10%,也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多賺了10%。

一個是在存量里分蛋糕,一個是做出更多的蛋糕增量。

國美自建物流的決心,其實就是在試圖走這一條正確的路,但相比于該領域的同行者,起步太晚,規模太小,是大家不得不承認的現實。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在中國8333億家電市場中,國美占據的份額僅4.9%,遠低于京東(28.7%)、蘇寧易購(17.8%)、天貓(13.6%)。

這還是在其所謂的“優勢賽道”里,如果將品類擴大到“零售”的全部范疇中,國美的情況更是慘不忍睹。

03 天涼好個秋

更細化來看,零售消費品行業的價值鏈一共有十個環節。

分別是創意、設計、研發、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

一般來說,這十個環節之間各自有著分工不同,距離越遠,業務之間的跨度就越大,歷史上也從來沒有一個企業可以親力親為,全部拿下這十個環節。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每一個時期,我們都會看到某些所謂的“核心企業”,憑借著行業集中度以及相應話語權的提升,在整個鏈條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很有可能是科技公司通過數據指導,技術賦能的方式,對整個鏈條進行“指揮式”的調動,而這些科技公司,極有可能就是掌握著大量數據的阿里、京東等企業。

反觀國美的戰略搭檔拼多多,我們絕不否認這家企業在“運營能力”和“拼命勤奮”方面做出的探索,但同時也必須看到,由于發展時間過短,拼多多這家企業在許多“基建”環節仍有大量的未完成工作需要補課。

在黃崢發布的《2021年度致股東信》中,這位創業者明確指出:“拼多多從一個純輕資產的第三方平臺,開始轉重,在倉儲、物流及農貨源頭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投入,新的業務開始在拼多多內萌芽并迅速成長?!?/p>

至于其科技儲備,截至去年九月,可查詢到的拼多多專利情況只有五項,并且基本上都是App外觀界面的設計專利。

相比之下,同期阿里巴巴的專利申請數量為2.5萬件,京東為8000件,就連美團也超過了3000件。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謂的C2M,更像是一個PPT上的宣傳產物。

回到國美本身。

公開數據顯示,國美零售在2020年加快了下沉市場的開拓步伐,新增縣域店1034家,數量同比提升100%,彼時國美零售全國門店數量達到了3421家。

2021年初,國美零售進一步喊出了18個月內要拓店至6000家的宏大目標,加速向著下沉市場大舉進攻。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國美零售已在近1300多個城鎮部署了近4000家門店。

另一邊,安迅物流的運營網絡覆蓋全國,擁有著803座倉庫,面積超300萬平方米,其配送安裝師傅超2萬名,峰值城配車輛超1.5萬部,日常宅配車輛超6千部,配送服務網點超3700個。

這都是實打實的硬資產,當新零售革命升級來臨之際,這都是非常關鍵的線下供應鏈載體。

傳統零售商,統共有五位,有四個都直接賣給了互聯網公司。

海外巨頭,有三個都跟ATJ達成了戰略合作。

看看這七家企業吧,哪個不是兩鬢斑白,哪個不是渠道棟梁,哪個不是撐起就業市場的肱骨。

他們投了,朕的心要碎了。

國美剛出山的時候,以為敵人是那幫賣彩電的,

朕平了峰會;

資本擴張又成了國美的藩籬,

朕進了監獄;

陳曉又成了爭奪控制的死敵,

朕穩住了局面;

互聯網又成了頭上利劍。

朕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國美的心頭之患不在同行,而是在合作商,就是在這上游!

品牌商強一點,渠道商就挫一片。

國產品牌要是全崛起了,數據暴徒就會把成本壓到最低,讓咱們死無葬生之地呀!

想想吧,蘇寧賣給阿里才幾天啊?

忘啦?!

朕,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總想著和大伙兒說些什么,

想來想去,只有四個字,

這四個字,說說容易,身體力行,又何其難?

“套現,跑路?!?/p>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