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外貿學堂 > 創業公司的死法「采訪員工的十一個問題」

創業公司的死法「采訪員工的十一個問題」

來源:互聯網 2024-08-08 21:04:03

對創業公司來說,由于一切都還是起步階段,所以有的公司,可能創著創著就跑偏了,比如在業務上、在管理上、在團隊上……

聲明:本文并非吐槽和無中生有,而是采訪近100位有過創業公司失敗經歷的員工后,發現創業公司普遍的入門級問題,接下來請閱讀正文:

最近這幾年,創業公司特別多,我自己也一路從創業公司中走來。

不可否認,正是因為這么多創業公司,才為社會提供了諸多的就業機會和商業創新的可能性。

而且大多數創始人都是很優秀的,能拿到錢,能出來創業。不僅意味著他個人的部分能力獲得了資本的認可,同時也更意味著要承擔經濟、社會、家庭、企業等等壓力。

但這中間,真正能活下來的并不多,大多數公司短則半年,長則1.5年。

為什么這么多創業公司,還沒起跑,就已經死了呢?

1 創始團隊缺乏業務核心技能

這幾年,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英語教育等領域都十分火熱,動則幾百家的公司,幾百億融資規模。但我們仔細的去看看創始人的背景經歷,發現很多創始人在本行業幾乎沒有過任何相關的實際經驗。

許多創始人看起來分析問題問題頭頭是道,但實際在商家資源、市場推廣、或者教育培訓方面,都是空白。

而我們去看看,大部分走過B輪,C輪的公司,創始人要么自己以前做過7、8年的生鮮零售,要么以前是某培訓機構10年以上的教育經驗,他們也會失敗,但始終是專業選手。

因此,想說的是,對于跨行的創始人下水,我們敬佩其勇氣。他們也許會成功,但畢竟離專業選手還是有諸多差距,彌補自身短板就要花很長時間。

比如我有個朋友做健身app,但他自己抽煙喝酒樣樣來,關鍵從來不健身。

2 做/找自己喜歡的,而不是業務需要的

創始人相關的經驗,對于業務的深度理解和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果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薄弱,應該要找與之互補的選手,即合伙人。

但我遇到一些創始團隊,他們在必要業務方面沒有任何互補,相反是沖突的。比如兩個人都是運營,或者都是產品出身,而在市場增長、渠道資源方面一概不知。

另一點,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朋友篩選合伙人的環節,他沒有選擇業務能力特別突出的人,反而選了一個和他能夸夸其談的人,我當時表示很詫異。

這種情況,在很多其他經歷過創業公司的朋友口中,也得到了部分類似的證實。部門總監好不容易面試了一個合適的人才,最終老板卻選擇了一個和自己能聊得來的人。(雖然有時候和自己聊得來是一個標準,但肯定不是關鍵因素)

還有,許多老板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沒有考慮用戶是否需要,或者業務本身是否需要。

3 本職工作不明確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聽到,諸多大咖強調創始人的職責:就是找人、找錢、找方向。我以前并不理解,但我現在至少90%以上是認同的。

因為不同業務領域,有時候需要創始人親自負責產品、技術或市場資源。

但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創始人,整天都待在辦公室里。

4 創始人什么都會,什么都管

前不久,我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特意找了幾個朋友咨詢他們以前參加創業公司的感受。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公司,看起來只要老板一個人就夠了,還要我干嘛呢。”

一個有著6年投放經驗的朋友,曾經每天要和創始人一起過投放素材、確認投放文案、投放計劃,甚至老板會說,這個素材顏色不太好看。

一個有著10年教育經驗的培訓總監,被老板拉著改課程計劃、課程PPT,甚至老板覺得其中一個章節中的舉例不太fashion。

諸如此類的實在太多,老板甚至會自己花一天的時間,寫出一份pr稿。會去指導活動運營的同學,這個活動應該怎樣、怎樣。

你會發現,一個原本只有部分經驗的老板,突然會設計、會產品、會選品、會投放、會培訓,總之只要是公司有的業務,他都會。

作為老板是需要對公司業務負責,但如此盡心盡力,會讓很多員工無法適應。

5 老板,你都是對的

我們必須承認作為老板,一定有著過人的本領、從業經驗、社會資源和資深閱歷。

但這并不代表,老板就是對的。

我在2013年剛入行時,也有過這樣的痛苦。每一次提方案、提意見的時候,次次都被駁回,哪怕肯定之后,老板也會有一句補充,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老板會告訴你,你做的這個活動肯定沒有人參與,要這樣設計才有人來玩。老板會告訴你,你選的這個商品一定沒有人買,這時候他打開了某個APP給你看。老板還會告訴你,你這個運營方案不現實,這些、這些都不需要做,一定沒效果。

總之,老板都是對的。盡管,我們按照老板的意思去做,最終沒有好的結果,老板也忘了是自己做的決定,而質問部門負責人怎么想出這么弱智的決策。

6 聽朋友說的,朋友都是對的

當你在老板面前匯報方案的時候,老板經常會否定你的想法,或者對你的數據產生質疑。(這是正常的)

但隨后他會告訴你,這是他參加一個活動時聽一個朋友說的。或者他會告訴你他朋友說,你這個月的運營計劃不對,得怎樣做才行。

我們也當然不能否認老伴身邊一定有很多優秀的人,有成功創業的經歷、深度見解或者在大企業獨當一面。

但每家企業在實際經驗的過程中,只有自己的員工最了解實際業務發生的情況,這個時候旁觀者清的情況不多見。

你花了錢好不容易挖來了所謂阿里的P7,P8,或是其他企業中高管理層,但在業務開展的時候,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卻不如你一個朋友說的、參加一個所謂的會議聽到的。

7 天天都有新發現,新想法、新業務

陳敏是一家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他苦笑著和我說,從1.0的產品發布以來,短短2個月,產品已經改了6個版本了。其中一個發現板塊,自己畫了5次產品原型稿,完全不是因為精益求精,而是為了改而改。

樂樂是部門活動運營的主管,現在每天最怕的就是老板和她說,他有一個新想法。為了老板的新想法,她提交了無數次的活動方案,但幾乎每次匯報的時候,老板都說這個先緩緩,我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你們覺得怎么樣。

許多公司到了一定階段,在聚焦核心業務的同時,必須進行業務多元化(始終與核心業務相關),才能保持業務的持續增長。

但很多初創公司,在一開始已經布局了,不免讓員工充滿質疑。“我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我們公司到底要干嘛?什么都想做,今天老板要做小程序矩陣,明天又要做快手直播,而核心業務還沒迭代幾版。

作為老板或者員工,多看多思考是最基本的業務素養,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總是幻想,不停的打亂運營的計劃,不停的浪費運營的人力。不僅實際業務沒有明顯進展,也讓運營同學心力憔悴。

8 目標虛高,迷之自信

我也告訴自己的團隊同學,要敢想敢干,不要怕困難。但這并不等于不切合實際的給自己、團隊定目標。

經常會遇到很多老板,產品剛上線,GMV用戶數至少是百萬甚至千萬級別起步,而業務也至少是100%以上的增長。

不可否認,極其優秀的團隊或者天時地利,可能會實現,但絕大部分團隊是不可能的。

許多老板經常會在團隊中分享季度,半年度目標,或是年度,三年、五年的目標,作為老板的確要思考的長遠,但我看到很多目標都純屬自嗨,不切實際,一廂情愿。

這樣不切實際的目標,許多團隊成員不僅不會當回事,有時還會影響團隊的情緒,也會使創始人作出錯誤的市場、營銷、運營等方面決策。

9 增長是老板最重要的KPI

很多老板經常把業務增長,甩鍋給某一些部門,或者一兩個業務經理。

而從來沒想象過,技術產品設計活動自己都可以不管,但唯獨市場自己不能不管。

如果創始人自己不懂核心業務,自己不對增長負責,只靠幾個市場投放和渠道就能撐起公司的百億市值?如果這樣,那還要你創始人干嘛?這兩位做市場的同學,就可以自己出去單干了。

在大部分情況下,公司里面創始團隊的資源是最多的,所以老板應該去混資源,找人脈,找渠道。

而公司的市場(增長)部門應該是人最多、最先到位、資源最豐富、靈活性最強的。

10 沒有企業文化,不重視員工感受

許多公司一開始就會定自己的使命和愿景,但我們很少看到創業公司一開始就強調自己企業文化的,而且在所謂的使命愿景里,也和企業文化毫無相關。

我曾經也認為企業文化是很虛無的東西,也認為在創業公司早期不需要所謂的文化,大家干就得了。但其實,我發現我錯了,因為從確認參加面試開始,面試者就在感受著這家企業的文化。

許多企業認為員工不喝酒、不打牌、不開車就是不合群;員工中午休息,就是偷懶,不努力。員工下班走的早了點,就是沒有奉獻拼搏精神。

我自己也有一段時間,在晚上8:30離開公司,都感覺自己充滿了罪惡感。總有被盯著的陰森感,而老板也的確在21:00的時候,會@我,問我去哪兒了。

曾經我小組有同學因為生病,提前了半小時下班被扣了工資,而每天加班到9點卻沒有任何補貼。

當然還有老板當著眾員工的面,調侃、取笑、甚至是侮辱性的詞匯。

很多初創公司一直招不到、留不住靠譜的人才,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尊重員工。這導致員工在職或者離職,都不會推薦人才。同城的圈子很小,面試者面試體驗差、員工工作體驗差,相互之間、同行之間這樣不好的口碑就會傳開。

真的有大多數人不會為了一小部分薪資待遇、福利的差距而斤斤計較,我以前的工資比市場中差了至少30%,沒有出差、加班、餐飲等補貼,半年才會有一次所謂的團建,但我仍然相信他們能干出點事情來。

結語

以上這些完全不是對創業公司的吐槽,而是我經歷的、或者是在諸多面談中總結發現,員工反映最多的。而且這些問題,也屬于交流中,最最最初級的錯誤。

完全沒有上升到企業或者老板因為所謂的融資、市場戰略、并購、危機公關等等高級別的錯誤上,因為很多企業沒有到這一步,就已經死了。

在我交流中,也有涉及到這一部分的問題,我會在后續中高級版問題中再來分享。

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不是鼓勵大家吐槽,畢竟你會發現經常抱怨、否定、攜帶負能量的同學,很難有突破和成就。但以上這些,是真真實實在許多創業公司都會出現的問題,而且在一遍又一遍重復上演著。

一定存在有問題的企業,也有能力不足的員工的。但一家成功的企業必須正視這些入門級的問題。

那么如何做好一個員工,下一次和你分享。

本文由 @十里村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