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抖音流量紅利期「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紅經濟」
互聯網難出新的產品神話
熱衷于推出新產品的大廠們在今年一反常態,不僅降低了APP推新的頻率,還開啟了APP的下架潮。
上個月,騰訊接連發布了旗下產品停運和下架的公告。
8月29日,騰訊宣布將在11月停止游戲產品《冒險島2》的運營,而這距離騰訊宣布關停另一款游戲產品《QQ花藤》還不到十天。
在月初時,騰訊去年剛收購的搜狗發布公告,稱搜狗搜索App將于8月8日23時59分正式停止服務,后續只能使用網頁版搜狗搜索。今年5月起,搜狗已經接連下架搜狗地圖和搜狗閱讀等APP。
據Tech星球統計,騰訊今年宣布下架的產品(含游戲類)已經接近40款,而各個互聯網大廠也開啟了APP的下架潮,大廠們今年下架的非游戲類產品已經超過20款。
其中,百度緊隨騰訊之后,在今年下架了“百度智慧”、“掌上助教”等9款產品;字節也陸續下架了《戰爭藝術》、《全明星激斗》等游戲產品,在7月時還下架了上線不到一個月的虛擬互動社區 “派對島”,以及對標小紅書的SS級種草產品“可頌”。
(圖源:Tech星球)
而和頻繁的產品下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廠們的產品推新頻率也大大降低了。據統計,騰訊今年正式推出的新產品只有三個,而素有“APP工廠”之稱的字節在今年也只上線了6個產品。
遙想幾年前,互聯網還在不斷上演著產品神話。
2015年,拼多多橫空出世,靠著渠道下沉和拼團玩法,迅速占領了當時被電商巨頭拋棄的“五環外”的下層市場,實現了三年上市的神話。
而打造了今日頭條這個爆款產品的字節跳動,以今日頭條作為內部孵化器,在2016年前后,接連推出了抖音、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等視頻產品,最終抖音成為了日活突破6億的現象級產品。
在這之后,互聯網大廠們都爭相推出新產品,以求再次打造爆款產品。
已經手握QQ和微信兩個“神級”社交產品的騰訊,在2020年曾經一口氣推出了“燈遇交友”、“卡噗”、“輕聊”、“回音”等7款社交產品;字節跳動也推出了“多閃”、“飛聊”等社交產品,還推出了番茄小說和懂車帝等產品。
但遺憾的是,不管是騰訊還是字節,在過去幾年里都再也沒有創造出像微信和抖音一樣的爆款產品,整個互聯網也沉寂下來,很少再出現引人注目的新產品。
如今,大廠們開始密集下架產品,也不再熱衷于產品推新,互聯網未來或許將再無新的產品神話。
“性價比”變低的產品推新
對互聯網大廠來說,靠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換取增長的路子已經很難再走通了。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至2022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10.51億人,和2021年12月相比,增加了1919萬人,同比增速放緩,國內互聯網用戶規模日趨見頂。
(圖源:新華社)
一般來說,大廠推出新產品的目的在于搶占用戶注意力,以及更加精細化運營自家公司的用戶池。然而,新產品的成長路徑非常長,要有足夠的用戶量后才能進行商業變現。
當以往互聯網流量紅利還在,獲客成本還不高時,新產品的用戶積累尚且還算容易,但如今互聯網流量已經開始見頂,成熟產品的獲客成本都大大提高,更別說是新產品了。
在獲客成本變高的當下,新產品的用戶數量能不能做起來都還不能確定,還要盡快跑通商業化進行變現,任務十分艱巨。要知道,“神級”產品小紅書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解決商業變現的難題。
有業內人士爆料,如今開發新產品的投入非常大,每個月的成本已達到百萬級別,后續要想把錢賺回來,對新產品的DAU和商業化的要求非常高,還要面臨著前期投入都打水漂的風險。而現在各個主要市場也基本被瓜分完畢,新產品要想從中突圍并不容易。
“為了使各自的主產品保持甚至提升競爭力,以及為了留住用戶,不如將探索新業務的資源和人手,投入到成熟的主營產品中,畢竟主力產品才是公司的核心。”
不難看出,在整體大環境變差的情況下,探索新賽道不再是最好的選擇,大廠們也放棄了以往燒錢換增長的方式,不再熱衷于推出新產品,而是將重點放回了主營業務上。
超級APP成為大廠們的新目標
不再熱衷于探索新業務的大廠們,開始集中兵力聚焦主營業務,將自家的明星產品往超級APP方向發展。
上個月15日,有消息傳出抖音電商將進行業務調整,布局購物商城,深入發展貨架電商;緊接著抖音和餓了么官宣合作,二者將攜手探索本地生活服務的新場景升級,在視頻化時代給消費者帶來 " 即看、即點、即達 " 的本地生活新體驗。
在此之前,抖音還測試了小說頻道、推出了快遞服務“音尊達”等等。種種舉措表面,抖音正在從一個短視頻平臺,向集合了內容、電商、本地生活等服務的綜合類超級APP方向發展。
無獨有偶,抖音的老對手快手,同樣在不斷升級自身的APP。快手在去年增加了小程序生態,和美團合作做起了外賣服務,在今年1月推出了“快招工”,做起了招聘服務,不斷豐富自身的產品生態。
除此之外,美團也不再局限于本地生活,拓展了旅游和出行等服務場景;百度地圖除了是導航工具外,也成為了聚合類打車平臺;原本的購物平臺淘寶、京東和拼多多,也開始做起了內容。
對于大廠們來說,成熟的業務是公司的營收大頭,而明星產品本身擁有的龐大流量池也有著更高的變現可能性。
而有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的產品,不僅可以留住用戶更多的時間,提高平臺的用戶活躍度,還可以和產品主營業務互通,創造更有黏性的生態。
相比于從零開始探索新業務,鞏固自身主營業務,豐富明星產品的生態,對大廠們來說或許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事物的發展總是此消彼長,在未來,或許新的爆款產品很難再出現,但功能完善和生態豐富的超級APP將會越來越多。
作者 | 劉峰
相關文章
- 電商淡季怎么做「電商運營」
- 抖音小店流量怎么提上來「為什么買了dou+沒有自然流量了」
- 抖音場景化營銷「直播帶貨商業模式」
- 盤點亞馬遜電商的旺季是幾月「亞馬遜銷售旺季是什么時候」
- 肅寧電商協會「蘇寧電商平臺」
- 亞馬遜云服務平臺「創變共贏」
- 填志愿選什么專業熱門「志愿填報什么專業前景好」
- 巨量引擎商業模式「游戲產業鏈」
- 區域游戲的價值「游戲的主體性本質觀」
- 釘釘戰略合作伙伴「下周回國賈躍亭什么意思」
- 青島外貿發展「青島外貿工廠」
- 淘寶信息化程度「淘寶標題全部改了沒有展現了怎么辦」
- 互聯網是一場革命「中國互聯網需要一場“人效革命”」
- 2020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2020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趨勢」
- 商業智能bi是什么意思「bi商業智能是做什么的」
- 產品設計中的延遲數據有哪些「出于延遲一段時間出售產品而獲取」
- 「快創通」上海互聯網文化經營備案應該如何辦理流程是什么
- 深圳跨境電商公司注冊「做跨境電商,要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