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外貿學堂 > 佛山居住廣州上班「佛山有幾個區」

佛山居住廣州上班「佛山有幾個區」

來源:互聯網 2024-07-22 13:04:04

從搭乘公交轉大巴到地鐵直達

從單程2小時到融入1小時生活圈

……

作為廣佛同城化的見證者

10年來,來往兩地的陸健民

深刻感受到了廣佛不斷交融

隨著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大都市圈”時代正在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出于各種的原因選擇了“雙城生活”,成為廣佛“候鳥”。廣佛同城10年,如今每天有45萬人奔波于兩個城市之間。

這些選擇兩地奔波的人

為了什么?有何感受?

有哪些訴求與希冀?

一起來看看一群廣佛“候鳥”

通勤:隨著廣佛線開通,上下班時間減半

”嗡嗡嗡、嗡嗡嗡……”1月8日清晨6點,住在佛山、工作在廣州的廣東省人民醫院護士沈心設置的鬧鐘如期而至,她剛想再睡一會兒,馬上又噌地一下起床,開始洗漱。“如果錯過一趟早班公交車,至少得再等十來分鐘才能搭上下一趟,而且不一定能擠得上車。”她說,這會影響她余下五分之四的上班路程。因而,她早晨不敢貪睡,得趕在6:45之前出門。

出門前,沈心和往常一樣去孩子的房間道別,剩下的事,她托給父母。”很慶幸,父母為我解決了很多后顧之憂!否則我不敢選擇廣佛兩地跑。”

佛山居住,廣州工作,成了不少廣佛“候鳥”的日常生活模式,而地鐵廣佛線,成了這些廣佛“候鳥”進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地鐵廣佛線沙園站,川流不息的人群 黃細英/攝

佛塑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紀委委員、佛山市易晟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健民是很早一批往返廣佛兩地“大軍”中的一員,與沈心不同,他上班方向是廣州往佛山。陸健民是廣州人,家住廣州海珠區工業大道保利花園。中山大學本科畢業的他曾在廣州多家大型國企、民企工作,后來去了佛山。“佛山制造業發達,我想拓展自己的視野,換一個有核心競爭力、有技術的企業。”2010年1月,38歲的陸健民競聘加入佛山佛塑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陸健民剛到佛山時,地鐵廣佛線還未開通。每天早上6點,他搭乘59路公交車到沙園,下車走到馬路對面換乘69路公交車到芳村客運站,再轉廣佛城巴到佛山祖廟,趕在8點前進公司。“廣佛城巴20分鐘一趟,車上人多,我經常得站著,一旦錯過,又需要多等一趟,晚上偶爾加班,回到家已經9點左右了!那段時間感覺挺痛苦的!”雖然公司提供住宿,但為了增進與小孩的感情,陸健民每天回廣州,通勤時間保持著4小時。

2010年11月3日,地鐵廣佛線魁奇路站至西塱站開通。這對于陸健民來說是個好消息,“單程少了半個小時,剛開通那時,車上人少,一般都有位置坐,比廣佛城巴舒服多了!”而最讓陸健民高興是,2015年12月28日地鐵廣佛線開通西塱站至燕崗站,燕崗站500米外就是他家!他總算融入了廣佛一小時生活圈。

置業:減少壓力佛山買房,安居更樂業

隨著交通條件越來越便利,在佛山置業成了廣佛“候鳥”的一種選擇。

在沈心看來,比起廣州,佛山供房的壓力相對較小,居住環境更舒適。與家人幾經考量之后,她和丈夫在佛山置業了。她也適應了廣佛兩地跑的節奏。

今年34歲的汕尾人劉若虹來廣州打拼已有15年,從事服裝批發和銷售。她告訴記者,考慮到小孩上學等問題,他們選擇在廣佛交界的龍溪買了房,開始了“候鳥”生活。

劉若虹的服裝批發店在廣州十三行,丈夫在廣州蘿崗開廠。她每天搭乘公交和地鐵出行,丈夫則是開車上下班。“我們時間自由些,可以錯開上下班高峰期。”雖然如此,劉若虹還是選擇回歸慢節奏的生活。“兩地奔波太累了,兩個小孩慢慢長大,需要我們更多時間陪伴,去年,我在小區開了服裝店,結束了兩地奔跑的狀態。” 劉若虹表示,得益于佛山“購房入戶”政策,自己和小孩都已落戶佛山,不用擔心孩子教育問題了。

“佛山很宜居,我目前雖沒有佛山定居的計劃,但為了以后打算,在佛山買了房。”2017年,陸健民在佛山禪城區買了套120平方米的房子。他認為廣佛兩地文化相同、飲食生活習慣相同,交通便捷會讓兩地生活進一步融合。

訴求:完善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

廣佛“雙城記”每天都在上演。廣佛“候鳥”又有哪些訴求與希冀?

”目前廣佛雙城生活工作最大的不便,主要是私家車出行量過大,交通擁擠,希望未來出臺政策鼓勵大家多乘公交車出行。當然,公共交通也得增加發車頻率和密度。”沈心說。

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劉若虹也認同,“芳村經常修路封路,環城高速塞車等,老公每天通勤時間要3小時以上。”劉若虹說,廣州實行“開四停四”政策也讓她從佛山打車到廣州受限,“好不容易有司機接單了,卻對我說當天限號,無法進城,我只能下車重新下單!”

陸健民表示,上下班搭乘地鐵越來越快,開車的時間卻越來越長。陸健民曾被調去分公司上班,有段時間他經常開車往返于廣佛兩地,“雖然我從廣州開往佛山,但佛山的海八路、廣州的龍溪大道很擁堵,單程一般需要一個半小時。”

陸健民認為,除了公共交通外,城市的升級發展離不開公共載體、醫療教育、市政設施的配套完善。“佛山的醫療、教育水平依然不如廣州,也缺乏高檔的商圈,很多佛山人選擇到廣州就醫、消費。”

“未來,我會考慮買一套廣州的房子,減少通勤時間,讓兩個小孩在廣州接受好的教育。” 劉若虹表示,佛山要加速完善教育等配套設施,吸引更多年輕人讀書、就業和居住。

文字 |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黃細英 藍娟

編輯 | 王白玉

(未署名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知會小編刪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