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國際貿易 > 安踏老板資產「安踏老板」

安踏老板資產「安踏老板」

來源:互聯網 2024-08-24 14:04:03

運動鞋發展歷史,已然有過百年的時間了。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有無數的品牌出現,隨即又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能屹立不倒直到如今還讓大家熟知的,終究只是少數。

更令人唏噓的場景,莫過于是當年還歷歷在目的那一個個品牌,轉眼間就云消霧散。在接連倒下的一個又一個知名運動品牌中,就包括了“喜得龍”,一個曾經也是大名鼎鼎的運動品牌。

喜得龍和安踏是“同級生”,兩者誕生的時間非常接近。

安踏成立于1991年,而喜得龍的前身“九州奔克鞋業公司”則成立于1992年,01年改名為喜得龍,并邀請了包括郭富城在內的大量明星代言,一時間聲名鵲起。

2004年的時候,喜得龍的業績非常出色。光是運動鞋,一年就賣出了680多萬雙,服裝銷量則高達450萬套,銷售額達6.2億元,大大超過了安踏。

剛上市,第一年的年收入就高達20.77億元,凈利潤也高達4.19億元,是當時運動品牌的最高紀錄。

但是,命運的轉輪就是這么令人感慨,喜得龍用了17年的時間從創立到納斯達克上市,卻不曾想到之后的敗局。

13年的時候,喜得龍擁有4000多家門店,看起來風光無比。但是沒有重視線上布局,這為它埋下了隱患。電商行業的興起,對喜得龍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當其他品牌紛紛調整自己的戰略結構的時候,喜得龍還無動于衷,依舊把重心放在實體銷售上。買下了大量的制造加工基地,運營管理卻跟不上步伐。

大量門店,帶來了實體零售的乏力和負擔,錯過最佳調整時機的喜得龍,被時代給拋棄了。

除了實體店的壓力是一方面外,產品研發速度慢也是重要原因。

想想現在還在那些國產品牌,為什么沒有倒閉呢?一來是線上線下兩手抓,二來則是對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研發。

大家以前都是走“物美價廉”路線的,但是當大家的消費能力上去了之后,買鞋不僅僅只是為了穿那么簡單了,消費者有更多的需求。

李寧安踏361°,還有特步鴻星爾克,都是抓住了大家的消費心理,推出的更符合需求的產品,如此才抓住了發展機遇。

研發屬于自己的核心科技,再抓住細分領域的話語權,才能提升品牌的形象。像安踏,研發出了A-flashfoam之后,就將它用在自己各個不同檔次的產品上;361°推出國際線系列跑鞋,一改當年老土丑、功能性差的舊形象。

就連之前一度銷聲匿跡的匹克,不也靠著一雙態極跑鞋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嗎?

然而喜得龍的反應,確實是錯誤的。面對危機,喜得龍沒有加緊改變自己的固有戰略,反而是繼續固步自封,投入大量資金,希望可以借此起死回生。

然而,不重視網購渠道,一味地把重點放在實體銷售上,在電商興起的年代絕對是一個錯誤得不能再錯誤的決定了。喜得龍的創始人林水盤為了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出現了違法貸款4億多的行為,最終被被判處6年刑期,導致了老板入獄公司破產的悲慘局面。

時代在不斷變化,市場也會隨之改變,能從大浪淘沙里出來的終究還是少數,更多的還是和喜得龍一樣,無奈退出市場。它們沒有抓住機遇,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布局。

誰都想發展,但是要考慮的問題是該如何發展。肆意擴張和運營不當帶來的危害,可不僅僅只是虧損那么簡單。

最好的例子,應該就是匹克。在安踏等國牌強勢崛起的時候,匹克的存在感其實依舊很弱,甚至很多人的印象里都快沒有它的位置了。

但是逐漸落入破產邊緣的匹克并沒有放棄自己,反而是看清形勢,一邊努力構造自己的線上渠道,一邊不聲不響地打造自己的“爆款”產品。當態極出世的時候,也是匹克線上渠道成熟的同時。沒有這些前期的投入和對戰略布局的改動,即便是爆款,也未必能讓匹克起死回生。

我是老魏,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還請點贊關注多多支持。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請評論留言,老魏一定會看的。

(*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