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國際貿易 > 在知網發表論文賺錢「中國知網平臺」

在知網發表論文賺錢「中國知網平臺」

來源:互聯網 2024-07-11 17:04:02

翟天臨一句“不知知網”讓自己卷入輿論漩渦,也讓知網進入大眾視野。近日,蘇州姑蘇法院判處的一起案件也與知網有關。2018年5月,蘇州大學學生小劉在知網下載文獻時,網頁提示需付費七元,但知網提供的多種充值方式都有最低50元的限額。充值購買文獻后,小劉發現余額無法退還,于是將知網告上法庭。法院最終認定,知網設置的最低充值規定以及退款要收手續費的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應認定無效。

實際上,對于知網這一中國最大報刊和學術數據庫的收費模式,學術機構和高校吐槽已久。不斷上漲的價格、壟斷性的地位、時有問題的服務,都難言令人滿意。北大曾因無法忍受其價格而暫停續訂。一些財力不足的地方高校,寧愿選擇其他更不完善的數據庫,我所知道的幾座地方高校就是如此,老師科研、學生寫論文都受到很大影響。知網幾塊錢(貴的十幾塊)一篇的文章讓需要處理大量文獻的老師叫苦不迭,只好到處請那些買得起數據庫的高校老師、學生幫忙。這種問題甚至促生了一門生意:某著名電子商務網站上就有知網的賬號密碼出售。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知網這種學術出版商攫取高額利潤都是不義的。學術研究成果是由學者的智力體力、團隊的合作勞動、學術資助人(國家或私人)的資金和服務共同作用產生的,出版商在其中付出并不多——在很多學術期刊里,連擔任同行評議的審稿人都是免費勞動或僅獲得極其微薄的報酬。學者們往往懷著為學術共同體服務的崇高理想干活。而學術出版商并不因為電子出版獲得的利潤而額外付給學者回報。例如,知網付給一篇博士論文的報酬是多少呢?價值400塊的知網卡和100塊的現金報酬。要知道,一篇博士論文至少10萬字以上,這可能是最廉價的稿酬了。而出版商們獲得的利潤卻能夠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這怎么說都說不過去。

建立信息數據庫的初衷是為了提高信息流動效率,實現資源共享,但越來越資本化的數據庫,卻令金錢成為獲得信息與知識的唯一途徑,這是讓很多人無法接受的。

不僅僅是知網,世界幾大著名學術期刊出版商都曾遭受過學術界的“炮轟”,以致于有“圖書館與出版社之戰”的說法。哈佛大學曾說“無法防守”越來越高的期刊價格,呼吁師生轉向免費的電子學術論文預印本網站。我所在的排名國內前十的高校,也曾憤怒地控訴某學科專業數據庫肆意提價,令學校無法承受。

這幾年來,不斷有學者聯名公開控訴、抵制大出版商。一些學者不惜冒險,建立免費的論文分享網站,卻遭到了大出版商的嚴酷狙擊。以網絡欺詐的名義,美國法官起訴了下載并分享學術論文的亞倫·斯沃茨,這位被稱為“互聯網之子”的年僅26歲的計算機天才最終自殺。以知識產權的名義,國際最大的學術出版商之一愛思唯爾公司控訴建立了免費論文分享網站的俄羅斯女學者亞歷珊卓,令其難以出國……只是,學者們的訴求和呼聲在資本面前,往往是軟弱無力的。

當然,我們并不認為電子出版服務應該完全免費,更不否定電子出版的意義。在充分肯定知網等電子學術出版商們為信息流動和知識分享作出貢獻的同時,我們需要警惕的是金錢造就的信息壁壘越來越高,越來越深嚴。降低知識獲取成本,不僅是書齋和實驗室中的學者的事,更關系到全社會的進步。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知網等同類機構從宏觀的公益性與商業性權衡與評估,到微觀的收費模式等管理細節,都需要有一個能讓各方滿意的制度出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