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pd快充和普通充電器「Pd快充」
前陣子趁著 618 電商大促,PD 充電頭和充電線的價格都很便宜,購入了不同品牌的一些產品,準備將手上現有 的 USB-A to Lighting 全部升級為 Type-C to Lighting,讓 iPhone 也享受下快充。本來其實只是想簡單對比下目前很火的「小米1A1C」 和「倍思1A1C」 的充電效率的,因為當時在選購這兩款產品的時候很糾結,索性兩個都買了回來 。
在用 USB 電表測試的時候發現快充的事兒還挺多,買了個 PD 移動電源還翻車了 。在與客服溝通的過程中研究了各種資料。于是便總結了下現有快充協議的發展歷程,PD 快充的使用注意事項,測試了下手頭上十余款充電頭的峰值充電功率,給大家在選購「快充充電頭」時提供參考。
文章一萬多字,前兩部分是快充與 PD 協議的基礎知識科普,三到五節是小米/倍思/華為/愛否/紫米/綠聯的 PD 充電頭給手機充電的測試詳情,第六節為移動電源的快充測試,第七節為測試過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最后一節為全文總結與 PD 充電頭選購指南。全文目錄如下:
快充的那些事兒
PD 協議的前世今生
參評快充頭與測試設備基本參數
充電頭快充協議與充電功率測試
1A1C 類充電器充電口同時插線測試
移動電源之真假快充
測試彩蛋
總結與選購指南
一、快充的那些事兒1. Type-C 是什么?USB 協議與接口類型USB,是英文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的縮寫,是一種輸入輸出接口的技術規范,不同的傳輸標準對應不同的傳輸速度,2017 年 9 月份發布的最新的 USB3.2 傳輸速度可達 20Gbit/s,比傳統的 HDMI 1.4 接口更快,連接 4K 級別的顯示器綽綽有余。
據傳輸速度的不同,2000 年發布的 USB2.0 速度只有 480 M/s,也叫做 USB High-Speed,簡稱 HS,是黑色內心接口;2008 年發布的 USB3.0 速度達到了5Gb/s,也叫 USB Super-Speed,簡稱 SS,是藍色內心接口;2013年發布的 USB3.1 速度翻倍到 10Gb/s,也叫 USB Super-Speed Plus,簡稱 SS ,目前 USB 協會還沒有規定其顏色,華碩將其設定為藍綠色。
USB3.1目前還有真假之分,假的 USB3.1 被稱作 USB3.1 Gen1,傳輸速度為5Gb/s,只是 USB3.0 換了個馬甲而已。真正的 USB3.1 被稱作 USB3.1 Gen2,傳輸速度可達 10Gb/s。只有一些高端主板上才會有基于 USB3.1 Gen2 的 Type-C 接口。
USB Type-C(簡稱USB-C)其實只是 USB 的一種接口形態,USB 的接口形態可以分為 USB Type-A、USB Type-B、USB Type-C。 USB Type-A 和 USB Type-B 還有兩種不同規格的接口形態,分別是 USB Mini-A/B 和 USB Micro-A/B(也就是常說的安卓口)。
Type-C 特點Type-C 接口的亮點在于更加纖薄的設計、更快的傳輸速度(最高 10Gbps)以及更強悍的電力傳輸(最高100W)。將電源接口、USB 接口、DP 接口、HDMI 接口與 VGA 接口統一用一個 USB-C 來承載,USB-C 技術第一次在消費級筆記本電腦的應用是 Apple 在 2015 年 3 月發布的新 MacBook。
Type-C 與 USB3.1需要說明的是,與常見的 USB2.0 類似,USB3.1 標準仍有 Type-A(常見于電腦主機)和 Type-B(常見于安卓手機)等接口,所以 Type-C 只是 USB 3.1 高速數據傳輸的一種,而不是唯一。
Type-C 只是設計上允許更高的帶寬加入,并不代表所有 Type-C 設備一定是高速的。Type-C 接口有可能是 USB2.0 速度或者 USB3.0/3.1 速度:在手機上多數為 USB2.0 速度,而在 PC 上目前 C 口至少為 USB3.0/3.1 速度。
全功能 Type-CUSB 接口形態與其傳輸速度之間是沒有絕對的綁定關系的。只有把 DP(DisplayPort 視頻總線)顯示輸出功能和PD( Power Delivery)充電功能進行整合的才能成為「全功能Type-C接口」。即該 USB Type-C 接口整合了數據傳輸 DP 顯示輸出 PD 充電輸入三大功能。在購買筆記本的時候需要分辨清楚上面的 Type-C 接口有什么功能再考慮需不需要購買全能擴展塢。(一個簡單有效的判斷方法:產品詳情里面沒提到的功能默認沒有。)
雷電3接口
雷電(Thunderbolt)接口推出于 2011 年,由半導體巨頭 Intel 巨頭提出,其通過直連 PCI-E 和 CPU 以達到超高速傳輸,帶寬甚至滿足外置顯卡的需求。但由于高成本與微軟的不支持一直淪為小眾。2015 年其在新一代雷電3 在保持傳輸協議不變的前提下將接口更換成 USB-C 接口,帶寬翻倍達到了40Gbps,其能夠雙 4K(4096×2160)60Hz 顯示器輸出,或外置 GTX2080Ti 顯卡,性能炸裂。
雷電3 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的大一統接口,其下行兼容 USB-C 的所有特性,同時 PCI-E 通道的加入,使得他的外接設備的能力和范圍空前強大。不過在短時間內受限于匹配的外設和本身成本限制,雷電接口較難普及。
Intel官方描繪的雷電3藍圖
總結一下:
① 從接口分類上:Type-C 接口是基于之前 A 口 B 口的一次體驗變革,首先可以實現不分方向插入,還可以縮小接口厚度;其次不再有 micro、mini 之類的分支,移動端和 PC 端以及其他設備上可以實現多平臺接口統一。
② 從接口功能上:具有超強的兼容性和可自定義性,USB-C 可以原生添加 DisplayPort 顯示輸出、對內及對外雙向的大功率電力傳輸和文件數據傳輸(PD)、 PCI-E 總線傳輸(雷電3)。設備間連接所需的線纜更少,成為推動電子產品輕薄化進步的重要保障之一。
2. 手機快充發展簡史由 P=UI 公式可知,想要提升充電速度,無非是提升電流或者提升電壓。愛否科技發過一篇文章《關于手機充電,都在這里了》,比較全面的介紹了手機快充的發展歷史,摘要如下:
高通在 2013 年推出了 QC1.0 ,采用了 5V 2A 的充電標準。但傳統的 Micro USB 接口受物理限制,最大能承受 2A 的電流,于是在 2014 年,高通推出了 QC2.0 ,支持最高 18W(9V 2A)的快充。但是高壓快充會造成手機發熱,損耗較大。
于是 OPPO 從充電頭到充電線進行了全方位專門定制,采用了 22.5W( 5V 4.5A )的充電規格,直接沖給電池,被叫做低壓直沖,不僅更高效,還能降低發熱。不過兼容性上很差。
2015 年 QC3.0 發布,采用最佳電壓智能協商算法,允許電壓以 0.2V (200mV) 為一檔自適應調節,有效緩解了快充時的發熱問題。2016 年高通公布了 QC4 ,支持電壓更加精細的調整(20mv),且兼容PD協議。
自此,快充的兩大陣營依然分好,像是聯發科的 PEP、三星的 AFC、華為的 FCP、高通的 QC 都是屬于高壓快充,而 OPPO 的 VOOC、一加的 DASH、華為的 SCP、榮耀的 MagicPower 都屬于低壓直沖的陣營。
QC 是高通制定的標準,而大部分安卓機使用的都是高通的處理器,QC 方案就會隨著芯片打包出售,是一個比較通用的做法,為了方便,安卓手機大部分都會選擇 QC。
其實很早之前 USB-IF 組織就推出過 PD 協議,希望能夠一統充電江湖,但是各大廠商為了自身利益,不愿放棄自己的獨特體驗,遲遲沒有跟進。2017年 USB-IF 公布了最新的USB PD3.0 技術,加入 PPS (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 解決了困擾我們已久的與其他快充技術的通用性問題:USB PD 3.0可全面兼容 QC4.0/3.0/2.0、MTK PE2.0/3.0、 FCP、VOOC 等快充協議 。
快充協議資料整理如下,數據來源網絡,不一定嚴謹,僅供參考。
3. 地表最強快充魅族科技在 MWC 2017 上展示的 Super mCharge 技術:55W(11V 5A)超快快充,官方宣稱 20 分鐘即可充滿一部手機,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能成功實現商用。還沒發售的華為Mate X 也支持 55W 超級快充。商用充電速度最快的 OPPO Find X 蘭博基尼版,充電功率可達到 50W,官方稱僅僅只需要 35 分鐘就能把手機充滿。
MWC 2019 上,vivo 展示了其最新的 120W (20V 6A)的超級閃充技術,5 分鐘充到 50%,13 分鐘完全充滿 4000mAh 。其實小米高管三個月前也曾在微博上宣稱工程師實現了 100W 快充,不過一直沒后續。真是廠商代有人才出,快充寶座輪流坐啊。希望快充技術不只是 PPT,還是誰先量產誰牛逼。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支持電磁爐 2200W 無線充電指日可待啊!
二、PD 快充協議前世今生1. PD 協議簡介
PD 是Power Delivery 的縮寫,是 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非盈利 USB 標準制訂組織)指定的一種快充協議,是想要實現充電的大一統。PD 協議不僅僅是用于手機的,小到藍牙耳機、大到筆記本電腦,充電功率從 10W 到 100W 都能覆蓋。
在高通QC2.0 版本發布的 2014 年,USB-IF 同時發布了 PD2.0 協議以及其載體——USB Type-C 1.0 接口標準。但是由于此時 USB-C 接口并非智能手機主流接口,所以高通QC 協議為首的第三方快充協議依然是市場主流。甚至在 2017 年 2 月 USB-IF 發布基于 PD2.0 協議優化的 PD3.0 協議時,各種第三方快充協議占地稱王的局面也沒有明顯改善。
直到 2017 年 5 月 USB-IF 推出 USB PD3.0 協議的 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可編程電源供應)規范,才標志了快充標準的最終統一。USB PD3.0 協議規范了電壓輸出范圍:3.0V~21V,步進調幅電壓為20mV,吸取了目前快充的精華,通過 PPS 技術兼容其他廠商的快充協議,重新整合成一套「大而全」的快充方案。目前,USB PPS 已和我國工信部泰爾實驗室達成共識。同時,谷歌在最新的 Android 7.0 OEM 規范中強調:使用USB-C 接口的手機,快充技術必須支持 USB PD。
PPS 規范中影響最大的一點是,USB-IF 利用自己規則制定者的身份,強行定義了 USB 接口不允許以 USB PD 以外的協議實現電壓調整,但是同時 USB-IF 允許第三方快充協議通過兼容 USB PD 的方式繼續存在。這一殺手锏意味著的 USB-IF 只給了第三方快充協議兩個選擇:死亡,或者被收編。
但是 USB-IF 并未堵死所有第三方快充協議的活路,只要承認 USB PD 的「法定貨幣」地位、接受被收編,第三方快充協議依然可以在自己的小王國里仿照蘋果MFi 向配件廠商(或者說用戶?)收取授權費。
2. PD2.0 和 PD3.0 區別
PD3.0 相對于 PD2.0 的變化主要是三方面:
增加了對設備內置電池特性更為詳細的描述。增加了通過PD通信進行設備軟硬件版本識別和軟件更新的功能。增加了數字證書及數字簽名功能。第一點改動,能夠讓連接雙方,更清楚對方的電源狀況,從而協調好雙方的供電策略,讓 Power 變得更加SMART。第二點軟件升級功能,則可以讓設備的兼容性變得更加優秀。第三點數字證書功能,可以避免不合格的 Type-C 接口設備,因為品質問題而傷害正常的設備。
最后從協議上來說 PD2.0 是 PD3.0 的子集,也就是說,PD3.0 是天然兼容 PD2.0 的。其次,從硬件層面來說PD3.0 與 PD2.0 的鏈路層和物理層完全兼容,產品升級的時候,無需進行硬件改動,只需要進行在線軟件升級。
3. 并不是 Type-C 都支持 PD 快充市場上 Type-C 的產品種類很多,但真正全功能的很少。因為如果你把這個 Type C 所有的功能都集成進去的話,這個口的整個的成本會變得非常貴。實際上很多情況下,設備只是具備了 Type C 的某一部分功能:
只有Type-C,即支持正反插,普通數據傳輸;支持Type-C,支持PD協議,可快速充電;支持Type-C,支持PD協議,支持高速信號,支持超快充電;全功能,支持Type-C,支持 PD 協議,支持高速信號,支持超快充電,支持 HDMI、DisplayPort 等其他協議。4. PD 快充握手流程PD 充電器再與手機通信時,設備連接后充電器輸出必須是 5V 電壓,然后接收輸入端從通訊線(CC1、CC2)中傳來的詢問和匹配要求。輸入端在接入連接時,詢問輸出端能提供多少個電源種類(PDO,有 5V 3A / 9V 3A / 12V 3A / 15V 3A / 20V 2.5A 五種電壓模式),然后計算最合適的電源要求(RDO,也可以說 PDO),?希望多高電壓,希望多大電流。雙方握手成功后充電頭開始以合適的最大功率給設備充電。這也是為什么 iPhone 用 PD 充電頭充電時會響兩下的原因,第一聲代表接入充電頭開始 5V 充電,然后計算協議,握手成功后再響一聲開始以 9V 充電。
由紫米10號移動電源的測試可以看出,在給 iPhone X 充電(電量 80%)時,申請的是第一檔(RDO:01)的 5V 電壓,通信詳情界面也可以看到具體的每次握手過程。
5. iPhone 快充過程iPhone 6 plus、iPhone 7 plus 是支持 5V 2.1A 10W 充電功率的,iPhone 8 及以上的機型支持 5V 2.4A 的 Apple 快充標準和 PD 快充協議。
iPhone-5V 充電過程常見的 5V 充電器都使用 USB-A 型插口,插孔內有 4 片接觸彈片,最兩側的是負責供電的 V V-,而中間兩片則是用來傳輸數據的 D D-。手機插上充電器的一瞬間,手機與數據線會檢測 D D- 是否具有蘋果識別協議,如果無識別協議的話,手機會運行在 5V 0.9A 的充電狀態上,只有檢測到蘋果協議(Apple 2.1A / Apple 2.4A),手機才會按照 5V 2.1A 或者 5V 2.4A 全速充電。
iPhone-PD 充電過程PD 快速充電依賴于另一種接口 USB-C,USB-A 是通過 D D- 來進行協議識別的,但 USB PD 卻要使用 USB-C to USB-C(C-C) 或者USB-C to Lightning( C-L) 線來通訊,也就是說一定要 USB-C 的充電器才有可能具備 PD 快速充電功能。
根據充電頭的測試報告,上圖記錄了 iPhone X 0%~100% 充電全程電流電壓數據,iPhone PD 充電策略一共分為5個階段。
第①階段:iPhone X 電量為 0% 處于關機狀態,這時插入 PD 充電器 iPhone 會檢測是否支持 Apple 5V 2.4A 協議,是的話會以 5V 2.4A 進行充電。但絕大部分 PD 充電器并不具有 Apple 2.4A 充電協議,也就是說這些副廠充電器在關機的時候只會以 5V 0.9A 的方式進行充電,直至開機,當然這一段時間并不會很長只有幾分鐘。第②階段:充電自動開機后 iPhone 開始通訊并與 PD 握手,向充電器申請 PDO2(第二個電壓檔 9V),然后全速大功率進行充電,峰值功率達到 19W 平均功率 14W,直至電量達到 50%,時間長度大概30分鐘左右。第③階段:隨著 iPhone 電池電壓升高飽和度提升,為了壽命考慮這時候開始持續降低輸入,從 14W 功率緩慢降低到 8W 左右,此階段電量百分比從 50%~75%。第④階段:進入第④階段變為功率恒定階段,功率維持在 5W 左右,從曲線可以看到在這個階段內從 PDO2 9V 回落到 PDO1 5V,雖然電壓變了但兩種電壓都把功率恒定在 5W 左右,對應電量百分比為 75%~88%。第⑤階段:充電進入尾聲,繼續維持 PDO1 5V 轉為傳統恒壓(CV)方式充電,電流逐步減少直至充滿。兩種充電方式對比
在 0-100% 充滿時間方面,使用 Apple 5V 2.4A 充電器與 PD 快速充電器充滿時間上并無本質上的區別
,Apple 2.4A 充電器需時 2小時30分,而 PD 充電器則是 2小時20分,10分鐘差距可以忽略不計。不過 PD 快充在這 30分鐘時間內可以為手機從 10% 電量回復到 60% 電量(半小時充滿 50%),而 5V 2.4A 在 30分鐘時間內只能從 10%恢復到 45%(半小時充滿 35%)。
因為支持 PD 的充電頭比支持 Apple 2.4A 協議的充電頭多的多,性價比也高。緊湊的現實生活方式讓手機設備充電變的更加碎片化,PD 快充對 iPhone來說還是一個挺實用的功能。對于 iPhone 8 及以下的機型由于電池容量小,兩種充電方式效率一樣,就沒必要投資 PD 充電器了。
三、參評快充頭與測試設備基本參數上面的快充基礎知識介紹完了,下面進入 9 款充電器是實測評比環節。
1. 快充充電器
這次參與對比評測的充電器有純 USB-A 接口的 iPad 原裝 10W 充電頭、紫米 18W 旅行充電頭、小米無線快充套裝中的 27W 充電頭。純 Type-C 接口的綠聯 18W PD充電頭、小米筆記本Air 原裝 60W 充電頭、華為Matebook 原裝 65W 充電頭。USB-A 和 Type-C 混合的小米1A1C 30W 充電頭、倍思1A1C 30W 充電頭、愛否F1 2A2C 75W充電頭。基本上將市面上各種不同類型的主流充電頭型號都覆蓋到了。
基本參數列表如下
2. 測試設備測試用的 USB 電表是 YZXstudio ZY1280P,基本支持檢測所有的快充協議,還有一塊只能測量電壓和電流的炬為 USB 電表,輔助測試。
手機選取了 iOS 陣營的 iPhone X,支持 PD 2.0 協議,最高支持 18W 快充。安卓通用快充協議陣營的小米9,支持 PD3.0 和 QC4 ,最高 20V 13.5A ,27W 快充。華為和 OV 等各家都有自主協議的快充標準,不具有代表性,各大旗艦機支持的充電協議如下。
四、充電頭快充協議與充電功率測試用 ZY1280P 實測了下各個充電頭支持的快充協議,倍思1A1C 支持的協議是最多的,除了 vivo 的獨家協議外基本主流協議都支持了,其他的充電頭各有優缺點,比如小米1A1C 不支持華為的 FCP / SCP 協議,華為不支持 QC4。綠聯、愛否等 FCP / QC4 都不支持。這里小米筆記本Air 原裝 60W 充電頭就要出來挨打了,電表就檢測出來個 PD2.0 10W 的協議,也不知道小米為了節約成本在這個充電頭里搞的什么鬼,也難怪 Type-C 的線連在充電頭上不可拆卸。
下面針對 iPhone X /小米9 /小米筆記本Air 等設備分別測試各個充電頭的快充峰值功率。所有手機所宣傳的快充都是指低電量(一般小于50%)情況下充電快,到充電尾聲階段都會轉化為涓流充電將電池充滿并保護電池。
0-100% 完整充電周期測試耗時較長,這里僅測試設備電量低于 30% 時充電頭的快充峰值功率。測試結果也僅供參考,峰值功率高不代表完成整個充電周期就快。
1. iPhone X 的充電峰值功率測試可以看出,iPhone X 本身支持 Apple 5V 2.4A 和 PD3.0 快充協議,用 USB-A 口給 iPhone 充電的話可以去到 10W 左右的功率,用支持 PD 協議的 Type-C 口充電最大能到 15W 左右,離理論最大功率18W還差一點點,不過比 iPhone 原裝充電頭萬年 5V 1A 的速度不知道快到哪里去了。
2.小米9 的充電峰值功率測試如下
小米9 在使用 USB-A 口充電時,只有用自家原裝的 27W 充電頭能達到 23W 的功率,其他的 USB-A 口充電器只能到 16W 左右,查了下資料小米9 手機支持 27W Charge Turbo 極速快充其中關鍵的技術在于內置了獨立的電荷泵,用了高通新的充電 IC SMB1390。這顆 IC 與最新的驍龍 855 處理配套組合,讓搭配驍龍 855 的旗艦手機超級快充。
小米9 功率測試表格中的 C 口測試數據都是后來補測的,因為原先測試 C 口充電時,不知道 C 口也是分正反面的(下文有具體說明),導致電表沒示數,以為測不了呢。后來搞清楚原因后又借來小米 9 補測下 C 口充電功率,不過測試下來所有的 C 口輸出只有不到 10W 的水平,可能是補測時手機是75%的電量,用不著快充。奇葩的華為65W 充電頭,測了幾遍都只有 2.5W 的功率,相同情況下跟其他充電頭有明顯差別,看來這些個筆記本廠商,做充電頭都不老實啊!
小米9 本身是支持 PD 和 QC4 快充協議的,所以用支持 PD 協議的 Type-C 口充電的話理論上是能達到 18W 的。
3.小米筆記本Air 充電測試此外還測試了下各個 Type-C 充電頭給小米筆記本充電,只有華為和愛否能充電,充電功率跟筆記本的使用情況有關。如果你是小米筆記本的話就得選購一個大于 60W Type-C 大功率充電頭了。不過小米1A1C 的產品介紹里面說支持 MacBook、XPS、MateBook 等筆記本。
4.小結寫明支持 PD 協議的充電頭基本都沒有虛標,給 iPhone X 充電都能達到 9V 1.5A 14W 左右的水平,購買哪個品牌都可以。
網上看到過一篇綠聯的另外一款 30W 的 PD 充電頭評測,里面用的跟我相同的電流表給 iPhone 和小米2S 充電時都能達到 17.4W 的水平,基本接近理論值18W了,而且被測 iPhone 的電量是 60% ,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這個充電頭京東售價 49,將來有機會買個回來測一測。
網上評測截圖,測試手機:iPhone Xs 剩余電量60%,溫度為23.6°C。測試充電頭:綠聯30W PD充電頭
五、1A1C 類充電器充電口同時插線測試對于 1A1C 類雙口充電頭,大家平時都習慣平時把兩根數據線都插上去,這樣充電時想用哪根插哪根,省事。不過其中一個口插線是否會影響另外一個口的快充呢,于是有了接下來的測試。
這個測試表明小米 / 倍思這種 1A1C 類充電頭無法雙口同時快充。愛否 F1 的 A 口和 C 口是相互獨立的,互不干擾,畢竟體積和價格擺在那了。
至于兩個口同時插線,安卓數據線沒事,但蘋果的 MFI 數據線因為里面有芯片,不管你后面插不插手機充電,都會被當成負載。小米 1A1C 就會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個口插蘋果數據線后另外一個口無法快充。必須拔掉那根 MFI 線,否則另外一個口永遠只有 5V 2.4A。
倍思就好多了,就算某個口插著 MFI 線,另外一個口會自動恢復快充協議,無需用戶干預,這樣隨便拿起來一根線都是快充。
六、移動電源之真假快充在小米進軍移動電源之前,市面上的移動電源造型各異,虛標嚴重,直到小米一代 10000 毫安時移動電源面世,這款充電寶成為了全球最暢銷的移動電源單品,也引領了接下來幾年移動電源的外觀設計和產品定價。除了上面的micro-usb 接口,整體現在看上去依舊沒有過時。我之前用過的雜牌移動電源早已難覓蹤影,4 年前買的這款小米一代還在。
測試了一下,這款上古的移動電源支持 BC1.2 協議,這個協議也是太老了,之前都沒有提到過。BC1.2 標準是 2010 年為了彌補 USB2.0 協議只支持 500ma 的電流而制定的,它將充電電流擴展到 5V 1.5A,后來高通的 QC 技術也是基于此標準?,F在用這款移動電源給 iPhone X 充電確實達到了 7.5W 的水平,比原配 5W 快一丟丟。
16 年手機換成了三星 S7,支持 QC2.0,也就是 9V 2A 18W 的充電速度,用小米一代給手機邊充邊玩就顯得有點吃力了,于是換成了 10000mAh 的魅族 M10 移動電源,支持 9V 2A ,最大 18W 的充電功率,測了下支持 QC2.0 協議,實測 9W 的功率比小米一代快上了 20%。
最近乘著 PD 快充大降價,便計劃著淘汰 USB-A 和 micro-usb,給 iPhone X 全面升級為 PD 快充。在同樣是20000mAh 的 189 塊小米移動電源3 高配版和 249 塊紫米10號移動電源中選擇了后者。
紫米10號支持的協議非常全,給絕大多數手機快充不在話下,實測給 iPhone X 充電達到了14.5W,C 口同時支持 40W 的輸出也能給我的小米筆記本Air 充電。同時還支持 USB-HUB 功能,拓展兩個接口,可謂是 Mac 黨的福音。
但是紫米10號的唯一缺點是太重了,406g 的重量是 iPhone 的兩倍,日常出門同時在兜里揣 3 個 iPhone 還是有點吃力的。
這就需要一款便攜小巧的PD移動電源了,便購入了「倍思 PD快充 充電寶10000毫安 超薄便攜小巧迷你移動電源」,重量只有 172g,信用卡大小,比小米一代還輕。
三個口都可以正反盲插,還支持 lighting 輸入,這就意味著出門緊急情況下它只需要帶一根 C-L 的線就能給自己充電了,不像紫米10號還需要一根 C-C 的線。
參數里標明「支持 PD 雙向快充」,最大 15W 輸出,看著是不是很棒,完美符合要求?沒想到翻車了。
這款移動電源給 iPhone X 充電只有 7.3W,也就是小米一代的水平。
此外,還測試了下倍思小方移動電源的容量看看有沒有虛標,實測容量為 34.6 Wh,為標稱容量 38Wh 的 91%。倍思這款移動電源額放電曲線電壓電流都比較平穩。而充電過程中電流紋波較大,而紫米10號則相反,電流很穩定,電壓波動較大。
測試沒有支持任何快充協議,輸入輸出都不支持 PD 快充。針對此事我跟倍思的客服扯了一周,他們所謂的「PD 雙向快充」是指滿足 PD 協議的第一檔 5V 3A 標準,可以給支持 PD 協議的設備進行快充,至于輸入,也是支持 PD 充電器的。翻譯下就是雖然我本身不支持以 PD 協議對設備充電,但是只要你的手機支持 PD 協議,那我們的移動電源能給你手機充電,那就是「支持 PD」。現在 PD 快充一統江湖,基本所有手機都支持了,按倍思的說法,只要是個移動電源,能給手機充電,都能叫做「支持 PD」。
跟產品負責人溝通時我表明了訴求:請倍思下架相關產品并公開道歉。負責人不承認虛假宣傳,不能公開道歉,但是承認產品的描述不是很恰當,接下來會修改。我一開始堅持要公開道歉的,讓之前購買過該充電寶的幾萬消費者也有知情權。不過負責人又說這個宣傳材料中的「PD 雙向快充」是剛加上去的,之前沒有。公開道歉對企業的影響是較大的,我再堅持下去對方也不會同意。接下來走消協投訴的話又耗時耗力,便同意了倍思承認產品宣傳有一定的誤導性,一周之內修改相關產品關于「雙向 PD」的描述說明,不需要公開道歉;而我不去消協投訴,不去微博錘他。
----------------------------------【后續】----------------------------------
我去京東上搜了這款產品,發現宣傳材料已經改了,「PD」的字樣全部移除??磥砦业馁|疑還是管用的呀。以后大家遇到虛假宣傳的積極維權啊,共同構建和諧社會~
七、測試彩蛋1.Type-C 是區分正反的
一般理解是 Type-C 接口是不分正反盲插的,其實是分正反的,Type-C 接口的公口和母口定義如下:
如圖所示,公頭實際兩面不同,母座也是靠這個不同區分是那一面插上。不過我們平時使用的時候只是拿兩邊都是公口 C-C 的線一邊插母口充電器,一般插母口手機,正反插不影響。
我這次使用USB電流表在中間記錄電壓電流和充電協議就涉及到了正反插的問題,線路連接是這樣的:充電器(母口)→(公口)C-C 數據線 1(公口)→(母口)USB 電流表(母口)→(公口)C-C 數據線 2(公口)→(母口)手機,有的時候手機沒法充電,將 C-C 數據線 2 接 USB 電流表的那段換個方向插一下就好了。也就是說公母不分,公對公搞基的話就是雙公延長模式,要對應好相同面才通電。
2.手機插手機會咋樣我拿小米9 直接 C-L 線連 iPhone,電流表測試竟然發現小米9在以 5V 0.5A,2.5W 左右的功率給iPhone 充電!
各大安卓廠商還費啥心思搞手機無線反充給 iPhone 充電呀,直接一根 C-L 的線就解決啦!以后出門 iPhone 用戶就可以使用吸星大法從從你安卓小伙伴身上把電量吸過來啦,這算不算 iPhone 用戶升級 PD 快充的一大動力呢~
查了下 PD 協議手冊,Type-C Port 有 Data Role 和 Power Role 之分, 根據 USB PORT 的供電(或者受電)情況,USB Type-C 將 port 劃分為 Source、Sink 等 power 角色,如下圖顯示常用設備的 Data Role 和 Power Role:
Power Role 詳細可以分為:
a)Source Onlyb)默認Source,但是偶爾能夠通過PD SWAP切換為SINK模式c)Sink Onlyd)默認SINK,但是偶爾能夠通過PD SWAP切換為Source模式e)Source/SINK 輪換f)Sourcing Device (能供電的Device,顯示器)g)Sinking Host(吃電的Host,筆記本電腦)像圖中的虛線框中的筆記本和手機就屬于隨機切換 Source 和 Sink 的角色。手機插手機的話,就看插上瞬間手機分別是啥角色,誰給誰充電都是隨機的。
3.充電頭懟充電頭會咋樣
測試的時候忙中出錯,一不小心把華為65W 的輸出直接插到倍思的 C 口上去了,也就是充電器懟上充電器了,結果倍思的 C 口壞了一半,C 口數據線正插能充電,反插就沒反應了,而華為的充電頭沒事。按理說雙插的時候并不輸出,一般不會壞,也不知道是華為亂改了 PD 協議,還是倍思的保護電路沒做好。反正京東上我申請售后說明情況,店家免費給換了個新的。
4.出門需要帶幾根線
現在的充電接口五花八門,Type-C 還未一統江湖,出趟門需要帶幾根線才能保證兼容所有設備?答案是五根,USB-A to L,USB-A to micro-USB & Type-C,C to L, C to C,當然了也可以換一根 USB-A 一拖三的線。
八、總結與選購指南1.充電頭的價格戰在 PD 充電頭動輒大幾十上百的情況下,隨著錘子堅果手機一起推出的 59 元 C 口 PD 充電器顯得極具性價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號稱是 iPhone 實現 PD 快充最劃算的選擇,被各大 KOL 吹爆。后來 Apple 開放了 C-L 線的 MFI 認證,國內廠商像打了雞血一樣,綠聯、紫米、洛克、Anker、摩米士、倍思、Benks 紛紛推出自家的 C-L 線,iPhone 快充成本進一步降低。Benks 的 1 米 C-L 線竟然低到 29.9 一根,要知道一個 MFI芯片也得要 20 多塊錢呢。
最近各大廠商又掀起了 PD 充電器大戰,紫米 PD 充電器 39 元,綠聯 29 元。小米 1A1C 率先以 59 元的售價引爆 1A1C 充電頭市場,京東小米官網一直都是缺貨中。綠聯、Anker、紫米、倍思紛紛跟上,倍思 1A1C 充電頭 C-C 充電線套裝 618 活動只要 59 元。廠商們價格戰打的頭破血流,卻是大大的便宜了我們普通消費者。
2.小米與倍思1A1C對比
作為時下最具性價比的兩款 1A1C 充電頭,兩者都支持折疊插頭,方便攜帶。倍思更便宜,支持協議更全面,尤其是支持華為的快充協議,性價比高。但是倍思的 A 口和 C 口靠的太近了,導致我在 A 口插 USB 電表,C 口再插數據線的時候會發生干涉。小米的設計更科學,體積小巧,重量更輕,做工和顏值也比倍思的好那么一丟丟。
倍思和小米都不能雙口同時快充。倍思某個口插著 MFI 數據線不影響另外一個口快充,而小米不行。我想著平時 A 口插著 Apple Watch充電器,C 口插著 C-L 數據線,就算 A 口沒給 AW 充電,C 口插iPhone也不能快充了。
3.充電頭選購總結iPhone 用戶趕緊換支持 PD 的 Type-C 的充電頭吧!搭配 MFI 認證的 C-L 線,幾十塊錢的投資實現 3 倍的充電速度,再也不用忍受原裝 5W 的涓涓細流啦。
安卓用戶得看下自己手機支持的協議,如果有特殊協議的話優先選擇原廠充電頭,比如小米的電荷泵技術快充達到 27W,華為的 FCP / SCP技術支持 22.5W 快充,更別說 OV 家的各種黑科技快充了。其他安卓手機的話普遍也都支持 QC3.0 和 PD 協議了,基本上現有的 PD 快充頭都可以選擇。Type-C 接口在安卓手機上漸漸普及開了,你也應該慢慢淘汰 USB-A to Type-C 的數據線轉而投資 C-C 數據線啦。
對于手上有多個設備的用戶來說,現階段 1A1C 類的充電頭是較好的選擇。A 口兼顧老設備,畢竟 USB-A 的設備目前還是主流,C 口面向未來,為你的設備實現快充。
如果你還有 C 口的筆記本設備的話,紫米 2A1C 65W,愛否 2A2C 75W 等多A多C類充電頭值得入手,這樣出差就不用準備太多充電頭,一個就夠啦。
現在是快充的時代,「無線」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4.快充的意義
啰嗦了這么多,有人會說 5V 1A 又不是不能用,確實,就目前的快充技術來說,因為有涓流充電這一過程的存在,0-100% 充電時間也要 1 小時 10 分左右;有些人手機沒有快充也就多半個小時,于是他們覺得快充沒什么用;有些人認為自己一天到晚插著充電,所以快充沒什么用。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實際,但是科技的最終目的正是通過不斷的進化改變人的想法乃至行為習慣。
快充的最大意義,我認為就是爆發性的沖刺充電階段。特別是目前新機型的功率普遍上了20W,那么在3000毫安時的電池下,10分鐘可以充大約25%,30分鐘可以達到60%以上!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將會完全改變我們的充電習慣乃至使用智能機的習慣!過去充電速度不夠快,我們只能慢慢的等待,于是有些人發展出了晚上睡覺插著充電的習慣;移動電源也大行其道,因為沒人能忍受在充電器旁邊等待兩三個小時。
但是有了快充,一切都會發生變化。即使晚上忘記充電導致電量過低甚至關機,只要你早上洗漱時順手一插,出門之前就有足夠「安全」的電量;當你在外為了業務不斷奔波時,只要在吃飯的空檔接上電源,吃完了抹抹嘴,你就會發現又可以穩定的支撐一下午的需要;當你臨上高鐵沒電了,列車又是不帶插座的老型號,那么只要在等待區充10 分鐘就能讓手機支撐數小時的車程,配合覆蓋越來越廣的 3/4G 就能完成你的工作、娛樂需求;所以說, 快充恰恰適應了目前智能手機碎片化使用的實際情況。
快充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節省的那一兩個小時,更重要的是,快充能夠在重要時刻減少你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供更多的使用時間,讓你抓住關鍵機會實現更高的價值。讓用戶不被充電時間所束縛,不用再為電量擔心,不用守著插座坐立不安,甚至大大減少使用移動電源「掛尿袋」的機會,這就是快充的意義。
換句話說,你的時間越值錢,快充對你越有意義;你的時間越廉價,快充就沒那么重要。
相關文章
- 亞馬遜注冊vat需要什么資料「申請亞馬遜vat」
- 外國人來華創業簽證要求「出國創業需要什么條件」
- 安徽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2021直播「安徽省電子商務技能大賽」
- 常見貿管類監管證件包括哪些「常用的進出口監管證件」
- 處方及處方分析「處方的內容」
- 淘寶如何集運到美國「美國入境流程」
- tob轉型toC「IBM為什么要進行轉型」
- 卡片式設計方案「造型卡片設計圖片」
- 阿聯酋跨境電商市場分析「中東阿聯酋」
- 周鴻祎網絡安全「周鴻祎是干什么的」
- 4種互聯網創業模式透過表象看本質「透過外表看本質」
- 中東物流的四大難題「中東電商平臺怎么入駐」
- 廣西小勇「廣西電信投訴電話號碼」
- 注冊一家公司需要什么資料和流程「申請注冊一個公司要多少錢」
- 順豐控股發展「順豐轉型」
- 做中東跨境電商用什么平臺「中東地區電商平臺」
- 京東網店怎么開啊流程是怎樣「怎樣在京東商城開網店」
- 京東取代淘寶「京東價格戰背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