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讓手機成為新農具,讓直播成為新農活「助農直播」
近日,某知名教育培訓品牌農產品直播帶貨的視頻沖上網絡熱搜,在熱烈的點贊聲中,也有網友質疑直播間里“一根玉米賣6元錢”太貴,帶貨農產品的價格普遍偏高。
隨著數字經濟興起,直播帶貨不再是明星的“專屬領域”。在我國廣袤的農村,一些農民抓住機遇,把手機當成“新農具”,把直播當成“新農活”,以田間地頭為布景,以綠色生態為賣點,推銷售賣農產品。在農產品直播帶貨過程中,普通農民的收益究竟如何?如何讓農民在直播鏈條上獲得更多的實惠?
山東壽光的新型職業農民張先生家里有近5畝地,主要種植西紅柿、黃瓜等瓜果蔬菜。他勤于鉆研農業技術,也曾通過直播平臺銷售自家種的瓜果蔬菜。去年,他種的一款口感較好的西紅柿,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最高價格是傳統渠道售價的三四倍。
張先生說:“我在當地賣,就是四五塊錢一斤,通過直播宣傳,然后加一些內容進去,(最高)就賣到了二十四塊錢一斤。這個不是我去做的,我邀請了幾個電商過來,他們在我這進行直播,他們就翻好幾番?!?/p>
起初,張先生也曾在直播平臺上賣農產品,甚至在電商平臺上開了店做直播。后來他轉變了思路,將農產品交給專業的直播團隊銷售。和電商直播平臺合作,并沒有談具體的銷售分成,而是簡單地批發給電商團隊,由其作為代理商網上直播帶貨。
“同樣是我的產品,我種出來的果實,我應該是最知道的,我就把這個產品概念跟主播說了,主播就把概念分享給他的粉絲,實際上就是他在中間做了轉播(轉賣),他把價格提到了3~4倍,他就有銷量?!睆埾壬f。
找代理商做直播帶貨的模式也沒能長久。張先生說,真正在直播平臺上銷售農產品的,大多數是脫離農業種植的新生代。一邊在網上做直播銷售,一邊又在田間地頭耕種的農民,占比數量較少。
此外,在張先生看來,部分農產品在電商平臺的銷售價格翻倍,雖然利潤可觀,但分成給普通農民的利潤并不高,“他有包裝、有運輸,連包裝帶物流人家都包了,但是我知道他的利潤肯定要高很多??偟膩碚f,他賣24,我一斤才掙兩塊,他最少一斤掙十五元。平臺經營者首先考慮的是利潤點,不會考慮到底是助農、幫農?!?/p>
多位農民告訴記者,農民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看著熱鬧,但實際惠農效果有限。首先對普通農民來說,電商直播的技能門檻較高;其次,在電商平臺開店也有一定的成本。銷售流量也并非普通農民簡單在平臺上開店就能輕易獲得。
劉豐春從事農村電商培訓多年,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民。他告訴記者,在電商直播鏈條上,農民獲得的利潤比較微薄,“他們掙的錢很微薄,不多的。直播鏈條非常長,有些可能需要冷鏈,需要物流,需要有人賣貨,需要包裝。農民可能就是種植,把農產品種出來了,但是后面的環節,可能他也都沒辦法參與?!?/p>
劉豐春以種植紅薯舉例,如果農民在傳統渠道銷售,大多1斤只賣八毛錢到一塊錢,而拿到直播平臺上銷售,1斤的零售價可以3~4元。這其中,快遞、包裝、倉儲物流到廣告銷售等環節的成本較高。
劉豐春說:“在這個過程當中,紅薯(成本)一塊,快遞基本上得一塊,店鋪的運營成本,打廣告又在一塊,還有紙箱的費用。紅薯其實是最簡單的初級農產品的,也不怕壞,直接包裝。如果是桃子或者櫻桃,它的成本會更高了,里面得有防凍的冰袋。如果說在直播上可能成本會更高,(其中有)直播人員的分成,我估計一斤合下來都得兩塊。其實紅薯本身的成本是低的,整個運營過程占了大量的成本。”
劉豐春認為,在直播產業鏈條中,只有解決了規?;N植、標準化生產等問題,農民才能在直播帶貨的產業鏈分成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和議價籌碼。除非直播的農民自己是網紅,但網紅農民顯然無法“批量化生產”。
劉豐春說:“規模化和規范化都跟不上,農民就沒有很好的議價權?,F有的這種結構情況下,如果說老百姓這邊種了10畝,那邊種了10畝,然后下面人把它收過來,快遞成本還是沒有辦法降低,運營成本可能也沒有辦法降低。”
農學專業本碩畢業的代明亮自主創業做了一家公司,專注訂單農業的探索與實踐。作為一名業內人士,據他的觀察,雖然電商平臺迅速發展,很多地方的農產品也想借助電商渠道增加銷量,贏得更多收益,但農民獲得的收益有限。
代明亮說:“廣泛的農民,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還沒有通過直播電商來獲得比較明顯的平均收益。農民的價值收入,在離開土地把農產品交給第一手收購商的時候,他的利潤就終止了,跟他就沒有關系了?!?/p>
規?;N植、標準化生產,這需要專業的力量和團隊來組織。代明亮告訴記者,他看好“訂單農業”,這種模式可真正實現產銷環節無縫對接,既讓農民獲得更大收益,也讓消費者獲得實惠,“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把農民的利益和直播方的銷量相對更加直接、更加密切聯系,他的利益收入才能夠給到這邊?!唵无r業’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p>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三農問題”專家徐祥臨認為,讓農民增產又增收,在電商直播平臺上獲得更大收益,應把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融為一體的“三位一體綜合合作”體系建立起來,也就是把農民按地域、成體系地充分組織起來,成立服務功能齊全的綜合性農民合作社。
徐祥臨說:“它能夠解決農民生產技術上的難題,購買銷售的難題,金融保險的難題,能夠讓農民分享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它就會解決過剩問題,它能夠解決農產品的質量問題,能夠滿足市場規?;?、生產標準化的要求?!?/p>
去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央農辦等四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到2023年6月底,打造若干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三位一體”試點單位。試點工作為期兩年,現已正式開始。
相關文章
- 農村電商發展潛力「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
- 商標都是怎么設計的「商標」
- 開網店賺錢嗎能掙到多少錢「開個網店一年能掙多少錢」
- 「大道成」官宣!網絡貨運員成為我國新職業工種
- 為啥要注冊商標「為什么要做商標注冊」
- 濟南帶貨主播培訓「0粉絲帶貨培訓」
- 國內的虛擬主播「虛擬主播是怎么直播的」
- 上班了媽媽綜藝節目「年度職場大戲」
- 清關公司具體是做什么的清關時間一般是多久「清關一般要幾天」
- 網絡直播的未來「直播的未來」
- 發力「OGV直播綜藝」快手《新知懂事會》解題泛知識生態進化論
- 綜藝盲盒游戲規則「明星盲盒」
- 關于歐洲英國清關的問題「海關清關超過10天」
- 國際快遞清關要求是什么「國際快遞過海關流程」
- 跨境電商是怎么清關的「跨境電商的貨物如何報關」
- 創業,你要創什么「年輕人創業做什么好」
- 電商涉及哪些稅務問題「想做電商需要了解什么」
- 電商直播的商業價值「電商部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