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展會信息 > 阿里巴巴宣布造車「阿里巴巴造車」

阿里巴巴宣布造車「阿里巴巴造車」

來源:互聯網 2024-08-27 12:04:05

伯虎點睛: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曾說:“如果沒有合適的軀干,我們也可以自己做。”

天貓要造車。

近日,一個數碼微博大V,提到天貓要進軍造車圈,目前已經到了電池對接階段,并附上了一張微信聊天的截圖。

天貓作為一個從淘寶差異化出來的B端電商平臺,旗下天貓汽車雖然有汽車銷售、零配件銷售、汽車保養等汽車相關服務,但從汽車后市場服務向制造端靠近,多少還是擊起人們心中的一絲猜疑。

仔細看一下這張微信群截圖,就會發現“天貓造車”的表述是有問題的。這位自稱汽車圈內有朋友的用戶,雖然提到了造車,但是主體一直是阿里。

(@科技的那些事 微博截圖)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雙十一”幾個字的誘導,本來“阿里要造車”變成了“天貓要造車”。在這個一年一度的節骨眼上,熱點算是蹭到了。

姑且不考慮信源的問題,如果盤點這些年阿里在汽車板塊的動作,不難發現,阿里參與造車已是盡人皆知,唯一讓人疑惑的是,阿里要怎么去造呢?而這次,天貓造車的傳聞為什么會甚囂塵上?

阿里造車的一種路徑

2015年,阿里成立汽車事業部,原聚劃算總經理王立成擔任首任總經理。

阿里汽車事業部的運營思路與電商平臺一樣:通過O2O的模式,向車主提供“看、選、買、用、賣”的一站式服務。

阿里汽車事業部成立當年,就已整合了近一萬家4S店,近兩萬家汽車售后服務網點,涵蓋新車、二手車、本地化服務、汽車商品等環節,有寶馬、路虎、大眾等50家主流車企。

這些成績,有賴于天貓汽車和淘寶汽車在汽車后市場的長年積累——這兩個銷售終端雖然被整合了,但還是會繼續保留。

阿里接觸汽車,查到最早的報道是2010年,吉利在淘寶商城上開了一家全球鷹旗艦店,成為淘寶商城上首家汽車銷售企業,第一款銷售車型是吉利熊貓。之后陸續有汽車品牌入駐。

2012年1月11日,“淘寶商城”更名“天貓”。但不管是天貓汽車還是淘寶汽車,所做的業務都差不多。

一個中間平臺,給別人提供賣貨的地方,從前期賣車,到后面開始買輪胎、座椅、機油,最后開始拓展線下,做汽車清洗、養護。

2016年,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汽車的銷售也開始重視線下。2017年12月12日,阿里在號稱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南京金鷹世界6樓開了一家天貓無人汽車超市,推出“超級試駕”項目。

2018年8月,天貓汽車聯合汽車超人(汽車養護平臺)、康眾(汽配供應鏈服務商)成立汽車后市場新公司,兩個月后公司命名新康眾,發布天貓車站、天貓養車等品牌和業務,在門店認證、配件運營、修配數字化融合等方面構筑汽車后服務。

(天貓養車線下店 圖源:網絡)

但汽車后市場的布局并沒有因此畫上句號。

2020年7月,天貓、淘寶、支付寶、高德又聯合組辦了“天貓喵養車”,做汽車美容、保養、維修。如果說與天貓養車有什么不同,可能就是“本地化”這三個字了。

至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天貓汽車相關的業務,基本覆蓋了汽車制造之外的全周期。

阿里完全可以可能把造車獨立于天貓汽車之外,畢竟不管是汽車后市場,還是造車,活都不簡單。

所以,相比“不務正業”的“天貓造車”,阿里造車可能性更高——天貓汽車只是阿里汽車的一個銷售終端。

無處安放的自動駕駛

至于阿里造車,歷史就比較長了,這里可以提前下結論的是:阿里造車的方向,并不明晰。

首先是無人物流,這是阿里完全自主的項目。

2016年,阿里推出了無人物流車“小G”;2018年,“小Gplus”又開始在街頭路測;2020年,阿里云棲大會又推出了物流智能機器人小蠻驢。但這些項目目前都在試驗階段,沒有大范圍推廣。

(達摩院研發的智能物流機器人“小蠻驢” 圖源:網絡)

其次是無人出行:Robotaxi。這塊,阿里入局的并不久。3個月前,阿里戰略投資了元戎啟行,一家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這里不清楚的是,阿里是不是僅僅把元戎作為一個投資項目。

話說回來,物流和出行,雖然與阿里的業務發展有緊密的關系,但要把他們歸為傳統意義上的造車,有點牽強。

阿里真正與造車相關的,還要回溯到上汽集團。

與上汽的合作,一開始是車聯網。

2014年,馬斯克跨越太平洋帶來的特斯拉,把電動車的浪潮帶到中國。彼時,電商事業上意氣風發的杰克馬,帶著他的團隊造訪上汽,不久就簽署了“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

第二年雙方組建斑馬網絡,為汽車提供操作系統和解決方案。2016年7月,搭載斑馬系統的榮威RX5上市,3個多月銷量破4萬。

之后,阿里繼續布局車聯網,就有了整合YunOS移動端后的全新品牌AliOS物聯網操作系統,應用范圍包括汽車、IoT終端、工業領域,有點像現在的鴻蒙。

不過,隨著行業對于智能電動車的理解越來越深入,車企似乎對三方技術方案提供商越來越防備。尤其是上汽——就是那個說,不想把靈魂交給華為的上汽。

2020年末,阿里又攜手上汽,與上海張江一起做“智己汽車”。很明顯,這次合作,三方各有優勢:軟件技術、制造能力、產業鏈。

但在智己汽車上,核心的自動駕駛技術來自Momenta。最近,這個公司完成了C 輪融資,上汽領投,之前的投資者還有騰訊。

可能在智己汽車上,阿里能裝的有高德地圖,音樂播放器是沒法裝了。

有人就不由地要問了,阿里自動駕駛不行嗎?

2017年,阿里成立達摩院,設立自動駕駛部門;2018年9月,阿里發布了首款L4新能源車。2018年,在國際最大的自動駕駛計算機算法集KITTI中,阿里獲得了三項世界第一,包括3D目標檢測、行人檢測與識別等。

(阿里的3D目標檢測技術 圖源:網絡)

雖然無法判斷阿里自動駕駛的整體能力怎么樣,但至少在國內應該是數得上名號的。

但尷尬的是,阿里的技術(包括車聯網)并不能在車企上得到很大的發揮,包括自己投資的小鵬。

從2017年到2020年,阿里融資小鵬的次數可查的有4次。雖然小鵬領了阿里的融資,但在自動駕駛上,小鵬是自研,就算阿里有表現不俗的AliOS網聯系統,小鵬也選擇自研。阿里的投資,可能只是一種前員工的投資。

阿里無法充分施展它的拳腳,如果阿里要親自下場造車,這就是動因之一。

不滿足做一個“中介”

上面我們盤點了阿里在汽車領域的一些布局,它的處境跟“華為Inside”是一樣的,在話語權還在車企身上的時候,目前第三方解決方案提供商是車企的一個備胎和可選項。

但是與華為一再強調絕不造車不一樣,阿里親自下場造車的可能性很大。

一是,天貓汽車是做汽車后市場的,從一開始提供平臺給人賣車,到后來的汽車養護等,業務不斷地向外延伸,造車只是業務外延的一部分,雖然這部分很“重”,但在汽車后市場服務的后市場服務下,相比其它造車新勢力,必然有更多的生態優勢。

更何況,阿里也有資金。

二是,作為中國最大的平臺經濟組成部分,阿里這些年一直在推進自己的實體化進程。

以2016年正式提出新零售為標志,從線上的天貓超市(部分自營),到線下的天貓小店、天貓國際,還有菜鳥網絡,阿里的虛擬成分正在被縮小,實體的部分正在壯大。

汽車只是阿里實體化的一部分。至于,車到底是天貓來造,還是阿里獨立個新部門來造,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最后,回到前幾天這個小道消息上來,雖然不能確定阿里是不是要造車,程序是不是到了電池對接階段上來了,但阿里落腳汽車產業已經是鐵定的方向了。

參考來源:

1.鳳凰科技:阿里巴巴成立汽車事業部 打通汽車電商O2O服務

2.BT財經:天貓入局?阿里早已投身新能源汽車“大亂斗”

3.汽車產經:入局Robotaxi后,阿里的“汽車版圖”完整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