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行業資訊 > 要學會給自己找出口「給自己找一個出口說說」

要學會給自己找出口「給自己找一個出口說說」

來源:互聯網 2023-05-17 22:31:38

最近和一位多年沒見的好友相聚,在僅僅兩個小時的吃飯聊天中,她讓畏縮不前的我,多了一份勇往直前的力量。

物質樸素、精神富饒的她,眼神堅定,自信從容,云淡風輕中飽含生活的詩意和對生命的熱情。我很感慨,亦欽佩,此時的她,絕對看不出三年前經歷過失去至親的重大打擊。她提到,那時的她,每天拿起本子和筆,不停地寫寫寫,什么都寫,慢慢地就走出了那段悲痛無助的黑暗時光。

這真是不錯的方式呢,我當時心里掠過這個念頭。

不久后,我在西西弗書店看到一本書,封面是大大的四個字:手寫人生,底下是小小的一行字:放下手機,遠離電腦,用紙和筆療愈你那顆焦躁的心。

我買下了這本書,想知道手寫日記到底有什么作用,是否值得花費時間去寫。

《手寫人生》的作者亞當·杰克遜,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企業家、勵志演說家、暢銷書作家。在心理學領域頗有研究,著有全球暢銷書《人生的四大秘密》和《事物的另一面》。粗略翻看了這本書,我知道它可以給我一些答案。

Part.1 行動起來,花時間寫日記

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有意行動起來,寫了20篇日記,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多則寫一個小時,少則寫10到20分鐘。常常是寫前天昏地暗,寫完一片澄明。

花這些時間書寫,值得嗎?親測值得,將焦慮鬧心的事花個把小時寫下來,傾訴,梳理,安放,不至于一直在想,一團亂麻。

除了寫日記表達心緒,還可以寫每日規劃和反思日記。我在年初開始嘗試記簡單的手帳,不追求美觀,只在于實用,簡要寫每周計劃,每天做過的重要事項及其時間統計,再加一個簡短的反思日記。這項活動需要15至20分鐘,卻讓我漸漸地看清自己的生活脈絡。

簡單記錄和孩子第一次看電影這件小事

Part.2 書寫的意義在哪里?

1、記錄美好,感恩生活

通過心理學領域的大量研究,《手寫人生》的作者說,有兩項特別有用的活動影響了我們的幸福感,分別是:表達感恩和踐行樂觀。而這兩項活動,都可以通過手寫日記來實現。

感恩生活,聽起來好似陳詞濫調。但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或許越有大的用處。

作家劉庸的兒子劉軒,心理學者,在一門教授巧用心理學的課程里,有一節課,分享了應對負面情緒的一個小方法——培養寫感恩日記的習慣。

他提到,有一年,他做了一個小實驗,每天在自己的社群版面分享自己當天的感恩日記,持續行動一百天,并且邀請網友們參加,寫感恩日記的這100天里,自己似乎沒有變得明顯的快樂,但在一些遇到不順、心情郁悶的日子里,睡前寫完感恩日記,上傳社群后心情舒坦許多。

他的一個讀者,在這段日子里遭受了一個很大的打擊,覺得人生灰暗無光,但因為堅決不中斷感恩日記,每天硬是尋找值得感恩的事物,竟然很快走出了低潮。

劉軒在自己的社群上分享每天的感恩日記

劉軒說,大腦不善于記住正面經驗,每天記錄三件到五件值得感恩的人或事,可以加深正面連結,提醒大腦關注生活中的美好。

2、成為習得性樂觀者

在《活出最樂觀的自己》一書中,作者塞格利曼提出“習得性樂觀”的概念,恰巧《手寫人生》這本書也詳細地講到了這一點。

塞格利曼告訴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變得樂觀,養成樂觀的習慣,改善生活品質,這里有一個技巧,那就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開發的“ABC”模式,ABC分別是逆境(Adversit)、想法(Belict)和結果(Consequences)。當我們碰到不好的事件,頭腦里產生解讀這些事件的想法,這些想法導致的后果就是我們的所作所為。

不同的想法導致不同的結果。舉個用ABC模式哄孩子睡覺的例子,如下圖。

在印象筆記上寫情緒日記

塞格利曼在ABC模式的基礎上加了D和E,D是反駁(Diputation),反駁和攻擊自己不合理的消極想法,E是激發(Energiztion),體會自己成功反駁消極想法后得到的激勵。

舉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不好的事:請朋友幫個忙,他拒絕了想法:好受傷,這么熟的朋友竟然不愿意幫我。后果:疏遠朋友。反駁:他或許有他的難處,可能沒時間,也可能覺得自己的能力尚不足以解決我的問題,明白地拒絕我反而不會耽誤事情。激發:多個角度想問題,特別是站在朋友的角度想,可以減少自己對朋友的負面評價,客觀理智,不影響彼此感情,也不會因此感到自尊受挫。

在某件事以及引發的結果中間,有你的想法在發揮作用。有意把其中的想法寫下來,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分析自己長期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

持續記錄,刻意練習,才能找到自己對事物的固有反應,清楚自己的僵化心態。而這一步,就是升級思維模式、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的開始。

3、回首來時路,追蹤個人成長線索

在《手寫人生》的第一章,作者就指出,手寫日記是了解個人持久變化的關鍵途徑。

《奇特的一生》里的主人公柳比歇夫,火遍現今時間管理界的昆蟲學家,一生堅持每日用筆記錄當日完成的每個事項并統計用時,進行分析總結,以此改進工作和計劃未來。通過他的時間記錄,回顧他的一生,便能夠對他的科學研究進程一目了然,對他獲得個人成就的原因和方式進行追蹤和研究。

現在對過去的概括,或許是片面的,記憶往往只摘錄一部分信息保存下來,甚至會改動。

有一天翻看自己從前寫的日記,驚奇不已:我以前竟然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沒有寫日記的那些日子,我已經無法確認那時真實的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有人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當下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但換個角度,如果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過往的生活狀態和內心的真實想法,用現在的自己分析過去的自己,那么當下和未來,或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降低重蹈覆轍的幾率。

無論是寫下心路歷程,還是總結做過的事,這些記錄都是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出口。

4、安放焦躁不安的心

在寫日記的日子里,深切體會到自己的焦慮被妥善地安放住了。

有聽過吃葡萄干的正念練習么?這個練習慢到你懷疑人生但卻又能讓你打開新的世界。

如下圖指示,可以試著做一遍。

正念,幫助人們覺察自我、活在當下。這是一套源自于佛法禪修的方法,一種緩解精神壓力的輔助療愈方法。

把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想法寫出來,這個過程,就像是在做正念練習,用一種簡單自然的方式,回歸到自己的身心,去覺察當下的自己發生了什么體驗。此刻的我,呼吸緊促?肌肉緊張?內心憤怒?情緒激動?滿懷喜悅?不管是什么,不加評判,只去覺察,一一寫下。

念頭總是不停的,與其讓它在腦袋里不停歇地轉,不斷地消耗身心,倒不如寫下來,放空自己。

Part.3 跳出舒適區,嘗試新工具

《聲臨其境》有一期節目請來竇驍,他用金屬嗓演繹變形金剛,用呼麥的方式給機器人配音,“把一條肉嗓發揮到極致”,眾人驚嘆他的聲音不可思議。竇驍說,幾年前拍攝電影《狼圖騰》的時候,跟馬隊那幫既摔跤又拉琴的男孩子們學習了呼麥技能。

這讓人贊嘆他精湛的聲音本領之余,也欣賞他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在演戲的空隙,在不同的領域,向他人學習新的技能,并能夠脫穎而出。

以前的我,懶得嘗試新東西,在熟悉的餐廳點餐,永遠點同一種,節假日出門玩,來來去去就奔幾個地方去。這樣既安全又省心,但也失去了很多樂趣,所以現在慢慢打破舒適區,嘗試體驗一些不一樣的事物。

以前覺得寫手帳太復雜,得學會畫畫,現在認為,先完成再完善,拿起個本子,先習慣記錄了,以后慢慢完善寫手帳的本領即可。

以前總羨慕人家把思維導圖畫得那么美觀,自己覺得很難,所以從不開始,現在的我從簡單的入手,拿起紙筆,就著某個主題,用最簡單的畫法,理清自己的思路。

如果在一開始,因為不擅長某樣東西而不敢觸碰,那就永遠不知道它能為你帶來什么。

會不會某樣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不要讓它為你帶來用處。

書寫和手帳,總讓人覺得是情懷所致的東西,而且寫下來的字和做出來的手帳不太好看的時候,往往難以為繼。忘掉這些吧,真正做到讓工具為己所用,不被情懷綁架,也不被完美束縛。

圖片來自unsplash.com

成為更好的自己,對我來說,首要的一點就是思維認知和情緒管理的level能夠持續不斷地提升。

寫日記表達當時的心緒,寫日記總結每天的工作生活,寫日記感恩幸福與美好。用書寫這一種古老的方式,作為一個變得更好的出口,花費一些時間,看看生活會不會因此有一丟丟改變,這真是個有趣的實驗,不妨試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