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展會信息 > 電商平臺售假貨應當承擔什么形式「電商售假違反什么法律」

電商平臺售假貨應當承擔什么形式「電商售假違反什么法律」

來源:互聯網 2024-07-30 08:04:04

近期有很多的新手賣家來詢問老白:為什么我一個剛剛上架的產品,一件都還沒有銷售出去,就給售假排查投訴了,小二那邊到底是如何來給我的產品定義的?不是應該賣了后才能知道是正品還是假貨么?

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的老賣家有時候也有點莫名其妙,老白今天就主要和大家聊下這里面的判定情況,以供參考。

一. 假貨到底是什么?

按照老白的理解,假貨就是非權利人生產和授權生產的,均是假貨;非權利人銷售和授權銷售的均是假貨;

舉個例子:一個蘋果的手機會有很多的版本,除了正規經銷商銷售的手機外,還有一些水貨,組裝機,翻新機等等,那么如果拿到電商平臺去賣,這類的水貨、翻新機等均是假貨,因為本身的產品進貨渠道是有問題的,如提供配件的廠家是無法給他們提供配件的權利人委托生產合同,他們也永遠拿不到來自權利人的銷售授權書。 從生產證明和銷售證明兩者結合來看,不能滿足條件的,可以判定為假貨。

二.我連銷售都沒有銷售過,如何來判定是假貨?

對于沒有任何銷量的產品來說,判定假貨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來自平臺的排查,還有一種是來自權利人的投訴。

1)其中平臺的排查主要依據是根據產品的售價/假貨關鍵詞/發貨高危地等綜合原因來判定鏈接是否存在售假的嫌疑。

例如賣的是一款NIKE的包包,這個包的價格只賣38元,但是我們都知道,光NIKE的品牌價值就不止38元,因此這類的就是普遍的低價售假的情形,從價格維度來看,就是在售假。

其次如一個美妝的圣羅蘭口紅,價格和市場上在銷售的差距也不大,但是就算沒有銷量也會被定義為售假,因為發貨地是在廣州深圳等地,那邊有一個水貨的高端市場:明通,幾乎很多的美妝水貨產品,都是明通流出,無法證明是正品。

2)權利人的投訴售假更是和銷量無關。

只要你賣的產品上有出現權利人的商標或者著作權,權利人就可以自己或者委托他人去投訴鏈接售假,目前按照阿里系的知識產權售假投訴的端口,可以從:未生產/真假對比/明顯假貨/假冒商品/購買鑒定等方式進行售假維權,這類的情況會隨著投訴理由的不同,采用的維權方式也不同。

例如購買鑒定有一個國內經銷商路徑最苛刻的標準:最后一級必須提供發票。

這個就是我開題說的:非權利人銷售和授權銷售的均是假貨是一個思路。

三.給新手賣家的建議

如果您是一位剛接觸電商的賣家,那么在前期盡量從那些有授權資質的經銷商處拿貨,進行銷售,不要貿然去賣一些低價高利潤的品牌產品。

有些高利潤的非品牌產品是可以賣的,只要不涉及商標權和著作權,就不算假貨;但是只要有品牌的訊息,想要追求高利潤的,幾乎都是假貨。

對于新手賣家來說,前期主要還是要積累經驗,摸清平臺的規則和玩法,這樣子可以為后續長期發展做好鋪墊。

如有些新手賣家上來就直接賣PDD進貨的某巴黎,某奈爾的品牌,店鋪很可能堅持不到1個月就會被封店且要罰款兩千到六千不等,錢最后沒賺到,還搭進去不少。

我是老白,每周都會進行電商知識產權各類內容的原創分享,喜歡我分享的都可以關注下我,也希望可以真正的幫到你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