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推薦
- 特別關注
多角度詳細分析電商利弊「電商利與弊」
最近網上很多人在討論電商利弊的問題,我從實體店主、消費者、電商店家、商品制造商幾個角度分析一下利弊。
首先說結論:弊大于利
首先是實體店主,這個不用說了,大家有目共睹近兩年實體店大量倒閉。有人說是因為房租高,但是從房租占房價比例來看其實房租是正常區間甚至是偏低的,按照房價算跟銀行定期利益差不多還得承擔空租期的風險,部分商場免租金現在也做不走了。
一間實體店背后最直接就是一家人的生計和幾個人的就業,間接養活了中間商,房東等大量的人,有人說不讓中間商賺差價不挺好嗎?既然說到這個問題就把消費者放到一起來分析吧,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實體店倒閉會導致相關的大量人員失業,這部分人也沒有多余的錢去消費了,然后又去跟其他行業的搶工作機會,其他行業的賺錢也會越來越難,現在街上剩下的店鋪幾乎都是理發店,藥店(藥店遲早也會完蛋),餐飲,工廠上班的也得擔心隨時丟掉工作。
實體店不管養活多少人,能把消費掉的錢留在本地,不管怎么循環錢都在老百姓手里,但是電商會產生虹吸效應,小縣城流向大城市,東北西北留向沿海地區,小老百姓流向電商大佬,一去不復返。短期看電商平臺買東西是便宜了,但是消費者賺錢越來越難再便宜也沒用。
有人用汽車比喻電商,其實這完全是偷換概念,互聯網可以用汽車來比喻,而電商最多只能算不用納稅開黑車的
站在電商店家的角度,雖然不用交房租了,但是以前只需要和周邊的店家競爭,現在是和幾百萬家店競爭,而且規則很簡單,拼流量拼價格,消費者看不到實物質量是其次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利潤微薄,僅有的利潤還得付給電商平臺大量廣告費,同樣的商品只有金字塔尖的店家能保持利潤,能否賺錢,命脈在平臺。
站在制造商的角度,得拼成本,同樣的商品你得比別的廠家更便宜,根本別想有額外的提升質量的成本,新產品研發成本能省就省,中國制造只能停留在廉價低質的水平,人工費也是能省就省,也不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綜上所述,電商經濟對普通老百姓、電商店家、制造商都是弊大于利的,除非你是體制內的否則遲早會受到影響。
相關文章
- 跨境電商專業術語有哪些「跨境電商對語言的要求」
- 上技校的學生現在都怎么樣「讀技校真的無出路嗎」
- 上技校的學生現在都怎么樣「技校好不好」
- 女裝查出致癌物「手機殼致癌物超標」
- 電子商務很火但電子商務是干什么的呢「電子商務上班干什么」
- 京東r標店鋪是什么意思「京東快遞標簽」
- 洛陽工業信息中專招聘教師「洛陽是哪個省」
- 您如何確保您的電子商務商店足夠穩定和安全「電子商務安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兒童智能手表安全隱患「兒童智能手表對兒童有危害么」
- 融資租賃的售后回租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融資租賃與售后回租」
- 畢業,未來可期「希望我們未來可期」
- 微商怎么轉化顧客「高級電商運營師」
- 森林公園的秋天「夏日海岸」
- 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農村電商的商機」
- 2021年抖音還有機會嗎「抖音干貨」
- 芭芭農場流量有用嗎「天貓農場怎么進」
- 跨境電商站內推廣「連連跨境電商業務推廣」
- 快消銷售人員招聘「中國電信校招市場營銷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