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海外營銷 > 雙十一給電商行業帶來的變化「雙十一背后的新業態」

雙十一給電商行業帶來的變化「雙十一背后的新業態」

來源:互聯網 2024-08-18 17:04:05

前不久在央廣經濟之聲做了一期節目,談汽車電商,是以雙十一作為引子,分析汽車行業的案例,看電商存在的問題。但是10分鐘的節目沒法說的太細。其實汽車企業還是挺在意雙十一(按說只有阿里系才能叫雙十一,因為人家有版權,其他家搞電商活動,可以叫做11.11,為了便于理解,就統一寫為雙十一了)這個節點的,畢竟車展有區域的局限,金九銀十也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年底能否完成目標,雙十一和雙十二是很重要的節點,很多車企都拿出數千萬的費用(包括廣告 購車補貼)。

一汽豐田雙十一活動海報

雙十一可以這么定義,是部分電商平臺發起的,已經約定俗成的成為中國消費者年度最大的網絡購物節。所以,雙十一的主力,還是幾大互聯網電商平臺。從電商平臺的視角看,汽車行業在雙十一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我翻看了好幾篇雙十一的行業分析報告,檢索“汽車”這一關鍵詞,基本上沒有提及,也沒有任何有關的數據和案例。原因很簡單,汽車不創造GMV啊。就算是10萬臺車的銷量,按每臺10萬元,那就是100億元??墒强纯刺熵埰脚_的品類銷售排行,前五名分別是鞋服、家電、家用家裝、美妝、母嬰,第五名母嬰的銷售額都已經過百億。而汽車也根本不能按照百億來算,在電商平臺上成交的基本是訂單或者是禮券(顯而易見,在電商平臺上全款購車還很難實現),按單車成交來算,電商平臺的銷售額有5000就算最高了。何況這些電商訂單未必最終成交。所以天貓的汽車版塊,也是比較痛苦的部門,即便是有理想遠大的汽車行業新生態作為誘餌,沒有GMV就沒有業績,沒有發言權,也調動不來資源。汽車行業做雙十一,主要收入是廣告費(通過阿里媽媽廣告資源為旗艦店導流,最終按照線索計費)和其他品類消費者真金白銀的購買,是有區別的。

站在汽車行業視角,剛才已經提到了,雙十一的熱鬧不能不來湊,畢竟在用戶心中也建立了印象,至少雙十一很多車企會有優惠。但是汽車企業可以施展的空間不大,其他行業在電商平臺所采取的吸睛的營銷措施,汽車企業也或多或少的借鑒,比如明星直播帶貨,通過互動游戲、短視頻、VR/AR產品吸引用戶關注品牌,引導留資下單。相比之下,比較受關注的是拼多多的“包油賣車”活動,其實關注點無非是拼多多這個平臺相對新銳,新參與到汽車行業,有一定的新鮮感。而且拼多多以低線城市為主力,和汽車消費下沉的趨勢吻合,所以參加的活動的也相應的以較低端車型為主?;顒拥谋举|也沒有什么創新。至于“秒光”之類的效果,很多年前就在類似的活動上實現了,并不值得驚訝。所以說,汽車行業已經不再為參與雙十一活動沾沾自喜了,而是將其作為一個正常的營銷節點,規定動作。

李湘在雙十一期間參與天貓汽車直播

但網上也因此有文章認為,汽車行業電商走到了死胡同,我倒認為不盡然。其實關鍵是,到底什么是汽車電商。如果把“電商”狹義的看成是汽車交易的全部環節,那拜拜了,這事談都不用談,因為汽車交易離不開線下的環節。所以需要探討的是,汽車電商到底在汽車的銷售環節發揮什么作用。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概念就都相關了。比如說“新零售”,自從被提出之后,就一直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那電商是新零售嗎,不是,因為電商并不“新”;那新零售是電商嗎,也不是,因為新零售是人貨場的變化,是為了適應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電商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所以我們需要先明確大家所探討的事情是不是一致,電商就是汽車銷售在線上線下結合領域的創新。那電商能不做嗎,抱殘守缺更是等死。

今年廣州車展期間,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提到電商的價值時說,電商通道可以引起人注意,是整個營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無法形成單一品牌?,F在線上的功能比以前多了,轉化的價值比以前大了,但是不能唯一存在。目前沒有任何的方式可以去代替4S店賣車的貢獻,但是互聯網營銷和金融促銷,可以成為第一促銷手段。相信這代表了大部分車企營銷負責人的想法。電商平臺發揮應有的價值,比如作為承載營銷活動的陣地,用戶服務的入口,就是有益的,關鍵是后續怎么提升。

天貓平臺的購車直播活動

前幾年雙十一剛剛做起來,很多傳統意義的媒體平臺,以及車企,都驚嘆于電商的價值,這種認識,有理性也有盲目的成分,這和電商平臺片面的對汽車行業的前景寄予過高期望類似。所以很多大的媒體平臺開始往電商領域轉型,我當時所在的新浪,因為在微博領域嘗試汽車銷售線索收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還孵化了一家電商公司,但是最后也沒做起來。很快,汽車企業對電商的問題也看的比較清楚。汽車電商的痛點,其實不必太多的闡述,包括價格導向問題,信息不透明問題,線下閉環問題等等。但是我們不能指望汽車營銷的認知一下子就被顛覆了。汽車電商也不能立刻顛覆汽車行業。實際上中國汽車進入家庭這20年來,真正顛覆性的變化就是互聯網取代了傳統廣告渠道。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都不能算,因為仍然是通過互聯網的廣告吸引消費者;使用權交易也不能算,因為路子還沒有完全走通,未來幾年之后可能能算。

變化都是逐漸發生的,1998年3月,IBM投了新浪網1.5萬元廣告,這是新浪第一筆廣告收入。才過了21年,今日頭條系的廣告收入能有上千億,漲了六百多萬倍。對于當前階段以獲取銷售線索為主要目的汽車電商而言,這些年進步還是不小的。汽車廣告從曝光導向到效果導向,電商平臺和汽車媒體的電商欄目成為銷售線索的重要來源,很多車企通過大數據不斷優化線索來源,同時分析車主的形象和需求;旗艦店成為車企一個固定的網上宣傳陣地;很多企業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數字營銷體系、這些都體現了電商帶來的進步。這其中,我覺得幾個關鍵環節的貢獻不可或缺,分別是:

1、東風日產。2009年就開始匯總銷售線索,2012年成立了數字營銷部,將廣告投入與銷售線索關聯,后來又發展成為數字營銷公司,為諸多一擲千金的豪氣廠商指明了營銷方向。

2、天貓。馬爸爸的演講總是帶有玄機,成為了零售領域的哲學。很多電商平臺和車企都趨之若鶩的追隨那些行概念。當然也有些不錯的嘗試,比如投資了大搜車,帶動了一輪新零售的嘗試。

3、特斯拉和蔚來。特斯拉完善了直銷的模式,蔚來建立了以APP為核心的用戶觸點,在其中,線上的價值都得到了強化。

4、上汽大通。作為一家不是很引人關注同時又被打上傳統標簽的車企,上汽大通并非第一個開通自建電商模式,但是在C2B造車領域進行了可貴的探索。

5、汽車之家。不可否認,汽車之家是目前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媒體,也是汽車銷售線索最主要的來源,讓車企愛恨交加。

目前不要過多的去考慮電商的這幾個痛點,可能要到自動駕駛時代才能解決。(因為到那時,用戶買車用車的方式都徹底改變了)汽車企業要解決的是,如何充分發揮汽車電商“亂世”中的價值,要做到的無非是“增量”和“轉化”。而兩者又都歸結于效率和創新,其基礎是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從很多車企的實踐可以看出,電商(銷售線索收集)不是做不好,是浪費太大(營銷費用的浪費和有效線索的浪費)。

我們會發現,在推進電商業務的過程中,無論是觸達更基層的消費者,還是從競品中搶奪客戶,或是利用社交平臺建立用戶的口碑,都需要數據的打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元的用戶觸點,包括微信號(服務號為主)、小程序、APP、自建電商平臺、電商平臺旗艦店、媒體專區、搜索引擎入口等,他們所發揮的作用不同,或者車企運營的側重點不同,并沒有一定之規;誰主誰輔,誰導流誰轉化,誰針對粉絲誰針對車主,后臺數據能否統一,要有明確的策略;

2、所有渠道來的用戶數據(包括車展、活動、店頭等線下渠道),進入一個統一的池子,進行匯總、排重、打分(這個打分,可以和第三方數據比對,確定用戶數據的真實性,以及需求的緊迫性),第一時間分配到店;

3、依照權重排列的數據,和DCC流程,以及諸多底層系統能夠實現實時的數據交換。保證第一時間和意向用戶溝通,該客戶是轉化為銷售,還是戰敗,也第一時間返回數據庫;這就需要一套數字中臺作為保障;也需要一整套數據分析能力,能通過實時看板給各級管理人員以提示;處理線索的終端(4S店)同樣要改進工作流程,適配這一系統;

4、用戶從銷售意向轉化的過程只是開始,要和用戶的維護體系緊密對接,這不是傳統的CRM概念,而是和未來用戶的成長榮譽體系,用車習慣綁定,促成更多的交互機會。以車機端和手機端作為觸達用戶的主要手段。電商的業務范圍也是延續的,逐漸從新車銷售,擴展到全價值鏈領域;

5、在對用戶的維護過程中,注重私域流量的培育,在這個過程中,車企(經銷商)獲得更多的售后產值,也形成換購、增購、轉介紹的閉環。

6、產品應該是更標準化還是非標準化?這分為兩個層面。首先,在C2B模式中,用戶可以更多的選擇配置,但是無疑會造成邊際成本的增高,所以車企需要把握平衡。其次,對于電商平臺售車來說,可以通過增加SKU(即同一車型不同區域的價格),來解決線上價格的不透明問題。

7、豐富的營銷手段體現在創意層面,是表象,但同樣不可或缺。

創新,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有很多具備互聯網基因的業務模式不斷涌現,特別是多種金融創新的應用,因為涉及到線上的下單、征信甚至預付款等環節,我們把汽車金融也部分的納入到廣義的電商范疇,但是各種創新模式都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在當前階段,車企應該勇于嘗試,但是也不能寄予太大的期望。

這些變化都離不開服務的末端。但渠道的變革更不容易,顯然4S店當前是不可或缺的,但是4S店同樣需要改變。不能說主機廠各種創新,花樣百出,到了4S店,仍然靠掛橫幅,送小禮物,打電話招攬客戶。如今的2萬多家4S店不是一成不變,有很多IT能力強、思維新銳的經銷商集團,已經享受到數字化的紅利。

所以推進電商業務的核心,還是順應既有的利益格局,同時將電商作為覆蓋整個業務流程的“加號”過程,而不只是某個部門的工作指標。這兩天準備采訪某車企的C2B造車業務,公關在看采訪提綱時提到,C2B不是電商。這也沒錯,因為C2B的角度更高,如果僅以電商來理解C2B,那顯然也不是真正的C2B。如果站在整個車企的視角來看這個問題(不是銷售公司的視角),能夠打通上下游環節,那C2B就高于電商。C2B就不只是個營銷問題,而是涉及到供應鏈的變化。也就是說,站在更高角度看電商,才是電商。電商眼前能解決一部分網絡端的銷售線索我問題,但更應該解決的是意識問題。只有從全局做電商,而不是按項目做電商,電商才真有可能見到效果。什么時候電商成為常態化,雙十一只是輔助性節點,那電商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車音智能作為一家具備汽車電商全案開發、運營能力的科技公司,不斷通過實踐摸索經驗,致力于協助汽車企業轉型創新,繼續打造電商成功案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