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海外營銷 > 南極電商被懷疑財務造假的理由和疑點「南極電商前身」

南極電商被懷疑財務造假的理由和疑點「南極電商前身」

來源:互聯網 2024-07-26 17:04:06

中國科技新聞網1月13日訊(勾春然)近期,南極電商被傳出財務造假的消息,南極電商(002127.SZ)股價也出現閃崩。

1月初,南極電商連續兩日跌停,市場上一份關于南極電商數年前的看空路演研報再度流傳,12日,南極電商的回應姍姍來遲。

1月12日,南極電商發布公告,其圍繞“凈利率非常高而無明顯壁壘”、“無明顯的競爭對手”、“非常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財務數據質量差,應收賬款占比重較高”、“經營規模翻倍增長,員工數量反而下降”、“供應商和客戶高度重疊”等八個方面的質疑依次進行說明。

南極電商表示,作為產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商,公司商業模式主要為IP品牌授權。公司的IP品牌授權具備明顯的競爭壁壘;IP授權業務均為輕資產模式,品牌價值珍貴,核心資產為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占比較少。

在公告中,南極電商自辯稱,南極電商上市五年以來,已累計實現超過1100億元銷售額,2020 年在阿里平臺銷售近3.37億件商品、覆蓋2.93億消費人次。公司本部近三年凈利率保持在70%以上,凈資產回報率保持在20%以上,無外部有息負債,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正。抱著對公司股東及長期利益負責的態度,公司對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保持謹慎的態度。

公告發布之后,13日南極電商股價止跌反彈,截至收盤,其每股股價報9.44元,當日漲幅2.28%,較年初13.68元高點,跌幅仍達30%。

而在此之前,南極電商曾走出一波連續上漲的行情,由去年年初的10元左右上漲至最高點的24.41元/股,南極電商也被視為白馬股。

股價暴跌的同時,南極電商亦推出回購計劃,意圖穩定股價。公告顯示,該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公司部分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于5億元、不超過7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5元/股。

對于南極電商股價重挫,有市場專家在社交平臺發帖分析稱,南極電商此次股價下跌,不僅僅因為被質疑財務造假,阿里改變信息流規則,降低了南極電商的品牌優勢可能是更大的原由。未來電商市場將會更細分化、碎片化,競爭更加激烈,資本市場看衰也在情理之中。

作為吊牌企業,南極電商憑借“南極人”等商標授權,2020年總GMV銷售額突破400億元。中國科技新聞網注意到,作為吊牌企業,南極電商重要子公司——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多次因侵害商標權等被其它公司起訴,其中包括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萊生活”)、萬達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

企查查顯示,2020年11月20月,羅萊生活作為原告,將被告南通錦芙秀紡織品有限公司、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訴至法庭,案由為不正當競爭。

此前的2020年9月1日,萬達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將南極電商(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唯品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廣州艾恩斯商貿有限公司、海門市凱智紡織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案由為著作權權屬及侵權糾紛。

此外,企查查顯示,在財務造假傳聞愈演愈烈之際,南極電商實際控制人張玉祥將其持有的200萬股南極電商股份進行補充質押,質押完成后,張玉祥累計質押的南極電商股份超過5000萬股。

值得指出的是,隨著股價一路上漲,2020年三季度,南極電商機構股東大量拋售股份。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20年6月30日,南極電商尚有持倉基金429家,持股6.3億股,持股比例25.67%;而在2020年9月30日,南極電商基金持倉大幅下降至3.4億股,持股基金數量亦下降至93家。

本文源自中國科技新聞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