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展會信息 > 番茄首秀機制爆更「番茄小說首秀最多給多少量」

番茄首秀機制爆更「番茄小說首秀最多給多少量」

來源:互聯網 2024-08-15 09:04:04

本內容轉自龍的天空,原內容由網友逍遙飛飛原創,僅供學習交流。

一:番茄放量機制

番茄放量顧名思議就是番茄官方給某部小說作品進行全app平臺智能算法推送到用戶手機里,從而用抖音快手專業叫法叫做展示量

展示量推送位置(男女頻首頁,搜索頁,分類頁,新書頁,榜單頁)

而這展示量到底有多少,只有番茄系統自己知道,因為是智能推送,智能獲取流量池,智能獲取用戶行為興趣以及習慣。

如果從放量機制中研究,大概有以下幾個量級

5000展示量,1萬展示量 ,5萬展示量,10萬展示量,20萬展示量,50萬展示量,100萬展示量,500萬展示量,1000萬展示量,5000萬展示量

但展示量又與作者后臺中的閱讀數和書籍封面頁面中在讀數成正比關系。

番茄有兩種放量方式觸發:

1:主動放量(是指作品達到一定的字數,主動觸發放量機制)

2:被動放量(是指作品某些數據達到一定的條件從而觸發放量機制)

放量邏輯舉例:

一家餐飲店擁有10萬會員,這家餐飲店來了一個高級廚師,做了一款新菜品,餐飲店把這款菜品要進行免費品嘗測試

從10萬會員,抽出1萬普通用戶,進行全方位,全渠道方式,推送信息通知,而免費期限為期一周。

第1天接收到信息2000人(有500人有興趣,有1000人沒興趣,有500人有興趣卻沒時間)

第2天接收到信息5000人(有2000人有興趣,有1000人沒興趣,有2000人有興趣卻沒時間)

第3天接收到信息3000人(有1500人有興趣,有500人沒興趣,有1000人有興趣卻沒時間)

3天時間已過,實際到店免費參與品嘗人數為:4000人,有2500人沒興趣,還有3500人(為潛在用戶)

而免費活動日期并沒有結束,餐飲店再次給這1萬用戶推送信息通知。

已經免費品嘗了的4000人,對這個信息已經過濾。

2500人沒興趣,再次看到信息通知,依然沒興趣。

3500人有興趣沒時間的用戶

第4天來了500人(3500人沒時間或沒興趣)

第5天來了1000人(2500人沒時間或沒興趣)

第6天來了200人(2300人沒時間或沒興趣)

第7天來了100人(2200人沒時間或沒興趣)

總結:7天日期,總共到店人數為5800人,而沒興趣或沒時間用戶:4200人。

菜品吸引率:百分之58.

菜品拒絕率:百分之42

而這5800人品嘗菜品的人里:有3200人反饋菜品非常好,有1000人覺得一般,有1600人覺得不行

菜品優評轉化率:百分之55

菜品良好轉化率:百分之17

菜品差評轉化率:百分之27

最后:餐飲店拿到各項數據報表一看,這個菜品所表達的數據挺符合主打菜品范圍,開始打算從新9萬用戶,再次抽出5萬新用戶繼續推送。

以上解析,僅表達個人分析邏輯,如有異議,可以回帖討論,后續還有更多的數據解析貼。

序號1:番茄放量機制

序號2:番茄評分機制

序號3:番茄作者后臺閱讀數和書籍封面頁在讀數的區別

序號4:番茄作者收益

序號5:吸量的重要性

序號6:想到再說

二:評分機制

書籍評分在作者圈里爭議大,很多作者認為:五星書評會影響評分或完讀率影響評分,當作者一遇到一星差評的時候,玻璃心嚴重,擔心評分會被降低,而已經降低的評分,作者會埋怨那些給差評的讀者。其實經過研究分析,以上都不能影響評分的高低。

影響評分真正的數據是三日留存(三天追讀率)(不是追更率)這個三日留存只有番茄系統后臺能看到,作者后臺看不到的,外站渠道cp網站可以問到。

以下是評分所代表三日留存率

7.7評分-8.0評分=百分之1三日留存

8.1評分-8.2評分=百分之3三日留存

8.3評分-8.4評分=百分之5三日留存

8.5評分-8.6評分=百分之7三日留存

8.7評分-8.8評分=百分之9三日留存

8.9評分-9.0評分=百分之12三日留存

9.1評分-9.2評分=百分之15三日留存

9.3評分-9.4評分=百分之20三日留存

9.5評分-9.6評分=百分之25三日留存

9.7評分-9.8評分=百分之35三日留存

9.9評分-10.0評分=百分之50三日留存

問題一:為什么我書完讀率可以,評分卻很低?

字數少的原因,如果有一波新流量進來,10萬字-30萬字,看的快的用戶,幾個小時就可以看完所有章節,而第二天待到作者更新章節后,讀者因為養書或者沒時間看,或者所追更的讀者少于這波新進的流量用戶,所以造成了10萬字完讀率表現方面都還可以,但三日留存沒提升上來,所以評分卻一直降低。

問題二:為什么系統一直在給大量,評分卻很難提升上去?

因為三日留存的計算是與總流量相關,比如閱讀第一章有1萬人,要達到百分之30的留存,需要3000人追讀三天才能創造三日留存,如果有10萬人,需要3萬人創造三日留存,所以流量越多,用戶創造三留的比例越少,評分越難提升。

問題三:五星好評與差評到底影不影響評分?

如果在沒流量的情況下,五星好評與差評,的確能影響,但是五星好評要想漲評分,還是需要讀者用戶能夠追讀三天,而差評就不需要繼續追讀,直接可以影響。然而隨著流量新用戶進入,后面的五星書評和差評就對評分沒有任何丁點影響。

ps:下面有人評分留言,不認同這種差評不影響評分的說法,那是因為作者都有幸存者偏差的思維所導致。無非就是評分降了,恰好書評區有差評,覺得是差評影響了評分的邏輯。或 評分增長了恰好有五星評論,又覺得是五星評論影響了評分。

三:作者后臺在讀與書籍封面頁在讀

作者后臺閱讀數,是指閱讀第一章新用戶或一直跟讀的老用戶的數據,專業術語稱為:UV。

而在番茄系統中,閱讀數代表是吸量,不是作者口中所說的給量。

作者后臺的閱讀數組成形式為:第一次新用戶點擊 N次老用戶點擊=閱讀數

作者后臺流量調色圓盤能夠很好的反映出吸量的好與不好。

(流量調色盤點擊以下鏈接可以查看圖片)

https://ibb.co/BB01Z6W

流量調色圓盤分為:書城 搜索 分類 其他(四個吸量通道),而書架 繼續閱讀(兩個留存通道)

只要四個吸量通道有百分比就代表番茄系統正在給作品進行展示放量(區別在于這個放量量級以及持續時間)

--------------------------------分割線--------------------------------------------------------

書籍封面頁面的在讀數只記錄第一次新用戶UV,也叫單純吸量,14天累積計算。

舉例(以下舉例數字隨便填寫,只用于方便各位能夠看懂意思。)

日期

歷史封面頁在讀數

更新后封面頁在讀數

新增在讀數

10月3日

1200人

1200人

0人

10月4日

1200人

1500人

300人

10月5日

1500人

2500人

1000人

10月6日

2500人

5500人

3000人

10月7日

5500人

15000人

9500人

10月8日

15000人

25000人

10000人

10月9日

25000人

55000人

30000人

10月10日

55000人

100000人

45000人

10月11日

100000人

120000人

20000人

10月12日

120000人

150000人

30000人

10月13日

150000人

170000人

20000人

10月14日

170000人

200000人

30000人

10月15日

200000人

230000人

30000人

10月16日

230000人

260000人

30000人

10月17日

260000人

290000人

30000人( 3號的0人)

10.18日

290000人

319700人

30000人( 4號的300人)

10.19日

319700人

348700人

30000人( 5號的1000人)

10.20日

348700人

375700人

30000人( 6號的3000人)

10.21日

375700人

396200人

30000人( 7號的9500人)

10.22日

396200人

416200人

30000人( 8號的1000人)

10.23日

416200人

416200人

30000人( 9號的30000人)

10.24日

416200人

401200人

30000人( 10號的45000人)

此張數據表,重點看10月17日之后的人數變化,那么直接可以解答出為什么在讀會降的問題,很擔心系統是不是沒給量了。這個真的是作者自己嚇自己,咸吃蘿卜蛋操心。

降在讀并不代表系統沒給量,只是這一波流量展示期間,你的吸量會越來越少,比如給你100萬展示流量,展示一個月,這一個月重復推送這100萬用戶,難道你能百分之百吸收掉這100萬用戶?

并不能好不。開頭因為100萬新用戶,直接吸量好,在讀人數猛飚,當到了一個吸量節點的時候,吸量會越來越少,而14天累積在讀會從吸量猛飚去覆蓋掉后期吸量少。

所以才會降在讀,但是不會一直降,它會降到一個14天的平衡點維持。

四:吸量的重要性

很多很多很多作者第一條件考慮的是作者本身的收益問題,我寫文,你必須給我量,我必須要賺到錢,才有動力和耐心把這文寫下去,如果沒有,抱怨,誤會由此而生,雖然這個理由合情合理,但與番茄的收益和定義以及市場是背道而馳的。

眾所周知番茄靠廣告商投放廣告賺錢,所以才產生了免費網文渠道,跟多年以前的盜版網站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番茄正規合法合理而已。

但是作者還是以前的觀念,以前的執著,以前的自傲,無法做出改變,或者想不通為何?可能是以前收費網文平臺所帶來的。

曾幾何時說過:如果電商會網文,那么現在百分之90的作者啥都不是,都競爭不過電商。因為現在電商或主播抓住了流量時代的精髓,可以獨自開發產品,獨自包裝自己的產品,獨自運營自己的產品,獨自優化自己的產品,獨自炒作自己的產品。

但是作者還如以前一樣,無法做出改變,質量為王的雞湯,一直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如果作為研究者來說:質量不是作者自己,不是同行,不是編輯,不是網站,不是資本說了算,而是由千千萬萬的讀者說了算,讀者才是商業網文的衣食父母,是上帝。只要讀者喜歡,就算是同行批這部作品是垃圾,都能同樣火,都能夠賺到收益。就算同行認為這部作品超神,讀者不買賬,啥都不是。(可能很多作者不認同,但現實確實是如此!)

進入主題

為什么吸量在番茄非常重要,應該很多作者會碰到很多很多的例子

比如:某本書幾十萬在讀量,但是完讀率百分之幾,評分低的7.7-8.3.

很多作者因此而感覺番茄不公平,為什么我完讀率那么好, 評分那么高,但是在讀一直提升不起來,系統算法一直不給量。

其實這個很簡單理解,番茄是靠廣告收益賺錢,而作者的文只是為了幫助番茄賺取廣告商的一個嫁接渠道,重點在于作品能夠吸引眾多讀者進來,才能產生流量,才能把廣告的點擊率以及轉化率最大化,番茄才能獲取廣告商的收益,這也是番茄的利益,市場價值。

如果一部作品,讀者都不愿意進來點擊,何談給番茄創造價值,沒有市場價值,番茄有什么理由把流量池分給這部沒市場價值的書呢?如果談價值,那么對于番茄來說就是虧本。

貌似前段時間有一個明顯的例子,龍空上還討論過的,

書名我忘了,因為我知道為何,所以沒太去關注書名。

例子(某本書,原本已經斷更很多很多天,然后不知道誰把書推到了書荒廣場,可能軟文寫的好,吸引了一大波書荒廣場的讀者圍觀點擊,因此一大波流量進來,雖然看個幾章就敗退,但是算法被影響,直接觸發大量,但是雖然給了大量,但還得看這本書現實引流如何,可以的話,才會加大量,但偏偏這書實際吸量也還算可以,所以算法又加大投入,最后作者都回來接著寫)

先不談這收益是多還是少,最起碼系統算法愿意去加大投資和力度去給這書。

而作者要在番茄賺到收益,要想火一本書,必須吸量 完讀率=賺錢=市場

五: 關于書名封面簡介與測試書名

記得前幾年移動閱讀基地(咪咕閱讀),掌閱,起點,創世等這個收費閱讀的爆火年代,遵從唯一的標準內容為王。

那時候作者取書名根本不需要腦筋,不需要糾結,隨便取,隨意用。男頻四字書名多,女頻九字書名多。

當近3年自媒體平臺,免費小說平臺興起時,內容為王已不在是寫文的唯一標準,而是標題 內容的結合體才能夠讓一本書獲得大流量以及大收益。

標題:這是以賣點,興趣點,噱頭點,創意點,目的是讓讀者通俗易懂,這小說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

封面:擴展側面烘托以及展示書名(因為手機app空間展示狹小,書名長的話,文字形式拓展不開,那么封面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簡介:文中之精華,給讀者帶來的是爽點以及觀感。

不管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領域,還是今日頭條自媒體領域,或是主流媒體領域以及咱們的小說領域,標題,簡介,封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很多作者的書在番茄首秀沒有閱讀量,或者有閱讀量但是不是很多。作者第一時間把這個不滿以及不甘全部責怪到番茄系統沒有放量。

某網絡作者:我寫的內容不錯,創意又好,幾百元一千字的精品文,完讀率也不錯,你卻不給我放量,番茄系統算法是要區別對待嗎?

番茄系統:NND,我給你書放了100萬展示量,只有1萬人對你書有興趣,有99萬人沒興趣點你的書,怪我羅?

某小學生:《斗破蒼穹》是什么鬼?想表達什么?蒼穹需要去破?破了蒼穹有什么J8鳥用?《絕世武神》又是什么鬼?武神都絕世了,還有什么看頭?

劃重點1::當首秀,還是首秀后,完讀率如果表現好,卻依然沒有閱讀量,作者們應該更多考慮的是書名,簡介,封面是否符合番茄的讀者市場,從而去做出改變和優化。

劃重點2: 如果沒有閱讀量,并不是說只要換了書名,換了封面,換了簡介,就一定能好的,也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可能比之前的數據還不如。那么作者更多的需要研究那些在讀量很高的書,取名的風格,創意點,賣點,以及熱詞。從而對你自己的書才會有幫助。

測試書名

很多作者的書達到一定的字數,編輯會要起作者想一個書名進行測試。

這也叫一書兩名

那么如果有測試名資格了,這個書名一定要想好,取好,這是給可以帶來流量的。

所謂測試,是指番茄官方給一定達到字數要求的書,另外的一種引流方式。

據我所知,是把這個測試書名放單給抖音快手博主進行宣傳引流,凡是通過這個測試書名進來的新讀者,番茄官方會給博主們7元/人的酬勞。

而書本身書名是具有流量的,番茄官方很難判斷,所以才需要另外一個名字。

六:關于冷啟動

首先來說一下冷啟動是如何造成的。

冷啟動機制觸發有以下三種可能。

一:首秀當天,排隊書多

二:首秀前不吸量。

三:首秀前吸量,但三日留存低(即完讀率低)

第一種情況而言,就比較玄學。因為這關系到番茄算法主觀論斷,相當于所謂的同期首秀書相互之間的pk。畢竟流量池只有那么大,必然首秀前表現良好的書肯定是優先放量,表現不突出的或者數據很渣的,必然會成為墊腳石。

而第二種和第三種情況,是可以預見的,很多作者認為首秀前數據不重要,只要文好就可破。首秀前沒有閱讀,首秀時依然可以起來。

但是比例呢?

沒人知道!

往往很多高質量內容在這種首秀前因為沒數據,導致了首秀時放量小或者因為排隊不優先,就成為了墊腳石的比比皆是。

但又反過來說,冷啟動真正的定義并不是不放量。

打個比方

一本吸量百分之10的書和一本吸量百分之1的書

同樣同時放量5000人

百分之10的書,可吸量500人

百分之1的書,可吸量50人

500人的書,作者覺得系統放量了,而50人的書,作者覺得是冷啟動。

大家細品這個比方,你會發現為什么書沒有量,從而又牽扯出其他規則?

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思索以及發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