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外貿學堂 > 2019生鮮電商行業倒下了沒「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趨勢」

2019生鮮電商行業倒下了沒「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趨勢」

來源:互聯網 2024-08-30 18:04:04

生鮮市場曾是近幾年最受資本青睞的行業之一,巨頭電商和創業新手們紛紛入局,搶占新興市場。然而近段時間以來,生鮮電商平臺卻屢次被曝出經營困難、停止運營、關店等消息。

菜籃子作為電商時代新零售的兵家必爭之地。杰富瑞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線上生鮮市場規模已達1810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4160億元。在這樣一個前景巨大的市場里,除了一大批創業公司之外,阿里、騰訊、京東、美團、蘇寧、永輝等巨頭也紛紛在其中布局。

不同于一般的電商,生鮮電商講究的是新鮮、保質、快速送達。如果生鮮電商企業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模式,便無法持久延續,行業也由此進入“優勝劣汰”時期。

近日,繼呆蘿卜、妙生活、吉及鮮接連陷入困境后,主打凈菜配送服務的生鮮電商我廚也被曝暫停服務,4千余家生鮮電商開啟大逃亡。那么,生鮮電商頻頻倒下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所有人都低估了燒錢的可怕

2016年,在新零售風潮下,生鮮電商風頭正盛。或許是想體驗風口上的新生事物,又或許是單純的想蹭平臺大把燒錢的補貼,很多用戶嘗試了無數的生鮮電商平臺。久而久之,生鮮電商因瘋狂燒錢而飽受資金壓力,漸漸失去了當年開疆擴土時的“新鮮”,迎來的更多的是一串串“虧損”的數字。

擴張過快導致運營跟不上

從商業模式來看,生鮮電商平臺有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B2C自營/平臺模式,也有以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到家”社區模式,還有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 到家”模式。生鮮電商行業競爭相當激烈。

在各個生鮮平臺都鉚足勁宣傳擴張的時候,生鮮電商也被資本盲目的青睞,相關風險被忽視。這讓生鮮電商的經營者盲目鋪攤子,盲目用常溫產品零售電商的經營思路來經營,例如擴展流向、找下沉渠道、"送錢"注冊等,以至于資金鏈斷裂得非常快,后續倒下的更多。

生鮮產業鏈過長,成本太高

生鮮電商的關鍵在于保住這個“鮮”字,這就要求企業擁有全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而事實上,生鮮保鮮最難,產業鏈長損耗大。在運營環節中,成本、倉儲、運營、物流、品控、技術投入、租房等都是難以降低的必要成本。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

眼看著生鮮電商的寒冬來臨,未來他們將如何自救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