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行業資訊 > 最近每日優鮮平臺崩了「每日優鮮會不會破產」

最近每日優鮮平臺崩了「每日優鮮會不會破產」

來源:互聯網 2024-09-13 20:04:01

山西煤老板,終究沒救活每日優鮮!

每日優鮮被傳解散

昨天(7月28日),一個15分38秒的會議錄音在網上流傳開來,一位每日優鮮高管和一位HR共同宣布:由于投資款項未能如期到賬,每日優鮮工薪暫緩發放,大部分員工的工作截止于7月28日,7月之后的社保公積金等需要大家自理。錄音流傳到社交平臺之后,“每日優鮮公司解散”迅速登上熱搜。

還有網友曬出一份聊天記錄,每日優鮮疑似通過一個20分鐘的線上會議宣布解散。同時還曬出一張疑似每日優鮮工作人員的朋友圈,內容顯示公司內部通訊軟件已停用,并“請各供應商聯系老板級別人物”。

每日優鮮相關回應稱,網絡傳言不實,公司并未“解散”。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而對于網傳的“20分鐘會議”,該負責人表示:“由于出外勤,并未參加任何會議。對于會議具體內容,不確定。”

雖然每日優鮮對解散傳聞辟謠了,但很多網友表示,目前每日優鮮App以及小程序均無法正常下單,選完商品提交支付時提示:本單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

在網上傳出解散傳聞之前,每日優鮮極速達業務已經關閉。

7月28日,每日優鮮APP首頁出現服務變更通知,配送時間變為最快次日送達,配送范圍為全國均可配送。

極速達業務何時恢復,客服表示需要關注APP提醒,客服還稱,目前全國所有門店均已閉店。

也就是說,現在在每日優鮮上下單,已不能當天配送,最快也是第二天送達。

這或許宣告了每日優鮮前置倉模式的徹底終極。

7月14日,每日優鮮宣布,公司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公告顯示,通過此次戰略合作,每日優鮮和山西東輝將圍繞農業運營、銷售與營銷交換各自的資源和最佳業務實踐,并在品牌農業、訂單農業等全產業鏈進行一系列的戰略合作。

不過,有博主表示,山西煤老板的資金并未到賬,多數員工工資可能會暫緩發放。

還有疑似每日優鮮員工在社交媒體吐槽工資未按時發放。

現在看來,山西煤老板終究救不了每日優鮮。

目前位于北京順義區的每日優鮮新總部大樓,有多名工作人員正在搬走沙發等物品。附近辦公樓的施工人員表示,現在來找每日優鮮的人都是來“要錢”的,他們僅留下了兩名保安值守。

燒光140億后,每日優鮮一地雞毛

受到解散傳聞影響,每日優鮮股價昨日暴跌超過40%,最新收盤價只有0.14美元每股,距離13美元的發行價暴跌超過99%。總市值只有3296萬美元,僅約合2.2億元人民幣,距離發行價200億元人民幣市值,已經蒸發近198億元。

股價暴跌的背后是其業績持續虧損。

2018至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了67.9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就虧損了30.17億元,且該年財報至今未公開披露,官方于2022年7月發布了一項事涉內部“可疑交易”的獨立審查,作為拖延財報發布的理由,并預計2021年虧損37.37億元—37.67億元。

由于股票連續一個月低于1美元,且公司又沒有按時提交2021年的財報,每日優鮮已接到2次退市警告函。

也就是說,2018年到2021年四年時間,每日優鮮累計虧損高達106億元人民幣左右。

業績持續虧損,股價上市當日就破發,并一直下跌至今,但這并不妨礙每日優鮮的燒錢策略。

每日優鮮2014年11月成立,當年12月,也就是成立后的第二個月就獲得了光信資本和元璟資本的50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2015年,每日優鮮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與2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

截止到目前,每日優鮮總共獲得11輪融資,總規模達到140億元人民幣。

其中,每日優鮮在青島完成的20億元戰略投資是迄今為止生鮮電商在地方落地的最大規模戰略投資。但青島國資給每日優鮮投資的20億元,如今僅剩3389萬元,虧損高達98.3%。

生鮮電商徹底崩塌

實際上,不止是每日優鮮,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有99%的商家都在虧錢。

每日優鮮的最大競爭對手,也是和每日優鮮幾乎同時上市的叮咚買菜也難逃虧損命運。

2019年至2021年,叮咚買菜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64.3億元,三年時間虧損超過114億元人民幣。

2022年第一季度,虧損了4.774億元,2021年同期則是虧損了13.847億元,同比少虧了65.5%。這還是叮咚買菜近7個季度以來虧損最少的一個季度。

每日優鮮遇到麻煩了,叮咚買菜是否會意外獲得本來是每日優鮮的訂單,需要時間來驗證。

有的虧損,有的則直接撐不下去。

老三團之一的同城生活早在去年7月就宣告破產,阿里系十薈團全國城市的所有業務在今年3月均已關停,公司進入善后階段,主要處理供應商貨款的清算事宜,巔峰時期,公司擁有員工近萬人,現在只剩下幾百人,食享會也早已人去樓空。

為什么生鮮電商生存如此艱難。

說到底還是行業特點決定的。

生鮮,是幾乎所有人每天的剛需,除了點外賣,每個家庭都需要買菜,網上買菜便捷,手機就可以下單,半個小時送到家,甚至可能比去超市和菜場用時還短。

照理說,這應該是一個容易賺錢的賽道。

并非如此。

正因為是生鮮,要保證時效,于是每日優鮮首創了前置倉模式。

所謂前置倉,就是將倉庫設在離消費者1-3公里的地方,以便其在下單后實現“即時達”,配送時長在30分鐘到60分鐘之間不等。

前置倉模式保證了生鮮的新鮮度和配送時間,如果這兩點不能保證,客戶就沒有在網上下單的必要了。

要保證新鮮,保證配送時間,就注定了履約成本要高,從2018年到2020年,每日優鮮的履約費用分別為12.393億元、18.330億元、15.769億元。

每日優鮮2021年第二季度單均價96.1元/單,毛利只有7.5%,每單的毛利率是7.2元,每單的履約費用為23.5元,也就是每成交一單就虧16.3元。

成交越多,虧得越多。

不采用前置倉模式,生鮮電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采用前置倉模式,注定成本高企。

可能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無限提價,但一方面價格太高,消費者無法接受,買菜不是買奢侈品,還有競爭對手,實在不行,還可以去超市,去菜場,完全有可替代性。

前置倉幾乎是擺在生鮮電商面前一道無解的難題。

每日優鮮關停極速達業務,也許是前置倉模式截止到目前為止經歷的最慘敗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