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領航
首頁行業資訊 > 每日優鮮怎么樣了「每日優鮮1元拼團用不了」

每日優鮮怎么樣了「每日優鮮1元拼團用不了」

來源:互聯網 2024-08-13 17:04:00

話說,前幾天,兩大生鮮電商的頭部公司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同時遞交上市申請,還真心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在分析完財報后,八姐還特意找各路熟悉這兩家公司的盆友八卦了下,有在行業里混了好多年的盆友就感嘆,唉,每日優鮮當年做生鮮前置倉多早啊,比拼多多做得早、做得大,還曾和黃崢談過合并,結果,最終卻讓晚了那么多年出道的叮咚買菜都趕超了。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啊。

那么,當年的每日優鮮有多牛呢?

每日優鮮是國內最早做生鮮前置倉的生鮮電商。早在2014年,就開始融資,2015年也完成了兩輪融資,估值達到了數億美金。2015年底時,每日優鮮的月訂單突破100萬單,月交易額超5000萬。

而彼時,叮咚買菜還沒有上線,同在上海的拼多多兩只團隊,也剛剛開始嘗試做社交電商。

2016年時,作為同時投資了黃崢團隊以及每日優鮮的騰訊,還曾經撮合每日優鮮和拼多多前身之一的“拼好貨”合并。據了解情況的盆友回憶,當時,這兩家公司的體量差不多,而且主營業務都是生鮮。不過,黃崢和徐正(每日優鮮創始人)見過之后,都更想獨立發展,最終,這個合并并沒有達成。隨后,2016年9月,黃崢團隊的電商平臺“拼多多”和生鮮平臺“拼好貨”合并,自此,拼多多開始一路絕塵。

即便與拼多多拉開了距離,但其實每日優鮮還是有自己的先發優勢的。在2017年第一季度,每日優鮮就完成了高達3.3億美元融資,手上的現金也是杠杠的。那么,有這么強的先發優勢,每日優鮮為何還會讓2017年才開始進入這一市場的叮咚買菜給追上呢?有了解情況的童鞋稱,其中最為主要原因是,每日優鮮沒有拿下“上海市場”。

實際上,在2015年、2016年,每日優鮮已經在北京、深圳、廣州等地建了前置倉,并拉來了不少的消費者,也在積極地開拓上海市場。不過,令每日優鮮的地推人員沒有想到的是,上海市場的增長就是太緩慢,原來在其他區域很管用的廣發優惠券拉新的方式,在上海就是不管用。

“在上海,每日優鮮換了無數任大區經理,就是做不起來。優惠券也發了不少,但新用戶的增長就是起不來。后來我們分析,每日優鮮的主要客群是年輕女性,而上海的這部分女性和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她們使用了優惠券之后,不愿意跟別人分享、不愿意轉發拉新,可能也是因為要面子吧?!币晃皇煜っ咳諆烏r的盆友稱。

一方面,每日優鮮對上海市場束手無策,另一方面,在2016年,每日優鮮內部也迎來了動蕩期——每日優鮮一大波參與前置倉、地推的核心骨干成員離職了,這也造成了每日優鮮增長的停滯。而至于為何會出現這種內部調整,一種說法是因為資本的壓力,另一種說法則是因為高層希望換上自己人。

而最終,每日優鮮在上海市場的不作為,給了后來者“叮咚買菜”機會。2017年5月,叮咚買菜才創辦,而顯然連續創業者梁昌霖對上海文化更了解。曾創辦丫丫網、叮咚小區,對上海的各個社區特別了解。同時,梁昌霖軍人出身,其也招收了不少退伍軍人,因此團隊的執行力和地推能力特別強。與每日優鮮主打水果不同,叮咚買菜也主打“買菜”,可能更能切中年輕白領的痛點。

因此,經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叮咚就深深地拿下了上海市場。如今,數據顯示,叮咚買菜在上海擁有400多家前置倉,而數據現實,每日優鮮在上海僅有114家前置倉。

隨后,在上海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后,叮咚開始向其他主要城市擴張,并引發了資本的注意,今年甚至獲得了超過10億美元的融資,開啟了燒錢大戰。

而有先發優勢的每日優鮮,卻被后來者叮咚跟甩在了后面——八姐之前八過,叮咚的營收和GMV都已經是每日優鮮的兩倍多了。

當然啦,八姐今天扯的可能只是每日優鮮和叮咚大戰的一個側面,每日優鮮的最終被趕超,也有更多的原因,比如環境原因、創始人的理念和價值觀以及內部運營問題等。同時,生鮮電商的這場大戰還遠未結束,甚至八姐有聽到悲觀的聲音稱,其實這些這么重的前置倉配送的生鮮電商模式,最終可能都只會成為巨頭資產的一部分。

不過,不管怎么說,每日優鮮的故事其實還是值得看一看的,這其中也許藏著很多創業公司的縮影呢。你們說是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CopyRight ? 外貿領航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